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向来是不喜欢强调差异性的东西的,这是一种思维惯性。中国人善于在一大堆东西里面提炼出大同的东西,最多再从这些大同的东西里再找出一些小的不同……
360媒体网今天不是要和大家讨论中国文化的话题,而是要讨论品牌建设差异化的问题。之所以提到中国人对待差异性事物的惯性,是因为我在思考中国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品牌个性建设等方面比较欠缺是不是天性使然呢?当然,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企业缺乏个性、品牌建设差异化不明显的问题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企业在一个同质化的、竞争激烈的环境里面能够成长,短期可能有市场规模、政策、产业集群、甚至是 企业管理 者个人、渠道网络、人脉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不能很好的支撑起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持久存在感,毕竟我们的品牌建设是面对消费者。那么差异化品牌建设差异化似乎成了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的重要手段。
一群人里面个子较高的那个人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一样性质的产品,外观特点鲜明,广告语个性化的产品往往比较能够受到关注。那些已经给消费者留下一个与众不同或者有个性化诉求表达的产品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一被反复的强调和深化,产品或品牌的个性就会被凸显。例如,一说到上火,很多人立马想到“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由此将这种诉求转移到王老吉凉茶;一聊汽车安全问题,马上就会想到“沃尔沃”汽车、一说到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就不得不说到比亚迪汽车。如果这些品牌没有这种个性化的诉求,很快,他们就会被其他品牌淹没。品牌差异化的作用可见一斑。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走进任何一家超市或商场,站在现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数不清的品牌让你目不暇接,甚至会有无从选择的感觉。除了价格上的差别,能够决定最后购买选择的很大程度上会是品牌在日化、服装、食品这些行业里面,每一个行业都有百种乃至更多的品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谁没有几个比较偏好的品牌呢?。而没有被打上个性印记的品牌,如何在这商品的海洋里一跃而出,吸引住消费者的目光?
另一方面,企业要搞清楚品牌差异化的本质,一旦尝到品牌个性化的甜头时,就试图以让产品多几个卖点的心态将品牌的个性多元化。其结果是企业原本吸引人的东西被淡化,品牌个性化的优势就会被其他品牌所代替。所以说有的时候,品牌建设要敢于“舍”。多,并不代表好。类似的这种贪大求全的做法都是十分危险。
差异化的而品牌建设基础在哪里?无非是别人没有的,我已经有了;别人不追求的,我在追求;别人没有看到的,我已经看到了。就拿上面提到的沃尔沃汽车,其安全特性来源于其对安全这种产品诉求的重视,以及其较高的汽车安全技术的积累。品牌建设差异化还是在于企业有没有自己的一套核心价值理念和独有的资源优势。
当然,品牌建设差异化还要把握住消费者在意识行为上的特点,同时针对竞争对手的品牌特点制定适应自身特点的品牌差异化策略,这样的品牌差异化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品牌差异化的成形需要一个过程,围绕差异化进行的一系列动作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执行,同时还要求变,顺势而动。在这个时代,商品的形式和内容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精确衡量。眼球经济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形式上的东西也并不是无关重要。关键是企业能否真正理解消费者心理,能否看清楚企业本身实际情况以及所在的市场环境,并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