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整个时代的变化是很可怕的,第一个重要的变化,叫媒体生态的变化。做传媒的如果不知道媒体生态的变化,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淘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做高度的戒备,可能一转身就落伍了。纸媒的变迁是在这几年发生的。报纸以前很普遍,尤其是早上吃早点的时候,每人手持一份报纸。但现在你去早点摊子,再也看不到手持报纸的人,更多的是手持手机的人。电视也是,收视率统计数字出来后,收视率下降了27%。
那些读报看电视的受众现在都用什么呢?网络和手机。这两块最大的比重在哪里呢?在微博、淘宝、腾讯和百度。手机的出现代表一种新媒介的诞生。手机这个词,不能叫手机,手持平台系统。未来的5到10年,是手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总共有三个时代,第一个叫桌联网的时代,当你有桌子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互联网,这个维持了十几年时间。第二个时代,当你手上有一个包的时候,你就拥有互联网,你可以跟世界联网。第三个就是手联网的时代,不方便移动的桌子不需要了,包也不需要了,只要手机,只要有它就可以跟全球联网。这种媒体生态的变迁,给我们的企业和品牌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这是第一个要重视的。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信息需求的变迁。十年前,我们都喜欢看长篇小说,现在我不知道在座的还有几个人会坐在家里看长篇小说?20年前,所有人都看长篇小说。现在呢?短篇小说都没人看了。更重要的是,新闻也没有人看了。我曾在微博里写过一句话:微博一来,新闻已死。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所谓新闻的概念了。现在的新闻叫消息,我们更多的满足于消息这个需求,不再去追诉新闻的价值了。
这两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微博上的消息?第一个是前天晚上江苏高邮的地震,国家地震台网发出来的地震消息比微博慢了14分钟,公布的地震准确时间比微博晚了9分12秒。当时全国所有有关地震的报道我是全部做了锁定的,结果证明,所有权威机构包括新闻机构的信息都是滞后的,只有微博是同步的。
第二个是昨天晚上的大雨。这场暴雨致使北京房山多处发生泥石流,很多村庄被水淹没。由于暴雨来得突然,很多人都被雨水困在路途中,给110打电话,后来110都被打瘫痪了,所以很多人就上微博求救,把现场的情况通过微博发出来。
我昨天晚上临时做了一个信息中转站,这样所有求救信息可以呼叫我,然后通过我中转到其他平台。昨晚在北京十渡那边,有一批大学生被雨水困在路上,靠趴在墙上为生,他们打不通110就呼叫我,我把信息转到了北京消防局,消防局立即调出了50个人的救援队,去十渡把他们救走。
还有一个女子开车开到水中间,车突然熄火了,手机也快没电了,于是发了最后一条微博求救,微博上写明自己在什么位置什么车上出不来了。后来很多网友看了微博后跑去支援,把她的车顶棚给拆了,从顶棚里把她救出来。从这几件事,我们看到微博这个介质救了很多人。这几个案例都是典型的短消息结构和碎片消息结构,当有一天一些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这种短消息的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第三个变化是网民生态的变迁。我怀疑在座的还有一些企业家在排斥互联网,这是不对的,这个思维一定要改掉。我在微博写过两句很重要的话,第一,网络迟早会成为最大的代理商。第二,网络是每个传统企业的标配,如果你不上网,你将来无商可做。
回到正题,网民生态从哪里开始的?是从微博开始的,微博出现以前我们都以为互联网是18、19岁小孩玩的地方,是成天打游戏的、登QQ的人玩的地方。那么现在基本上整个社会生态的高端链条、中端链条、低端链条,所有的中坚力量几乎都在互联网上。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五年前稍微贵一点的,两、三千块钱的东西在互联网上是卖不掉的,但现在只要国家允许,航空母舰在互联网上都能卖掉。因为所有的有钱人都在互联网上。”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把互联网定义为小孩的群体了,它是精英的群体,将来是主流的群体。
下面再来看营销的变迁。营销是变了,因为传播介质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营销的变化。可能有些大品牌现在做电视广告都会有些迷茫和纠结。你们有没有想过,谁在看电视?电视的受众是谁?是我的目标消费群吗?一般在家里看电视的大多数是在厨房里的人,在书房里的人往往不看电视的,他们看电脑去了。那你们的纠结是可以通过两个矩阵来完成的,既不丢掉电视,也不丢掉互联网。
为什么要讲营销的变迁呢?因为整个世界从广告到营销这一百年的变化,让我们对信息有了更高和更准确的需求,就是说,被直接告知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当搜索引擎不断发挥它的力量,以及社交媒体在推动信息进步的时候,被告的时代已经结束,自找的时代开始了。
所谓自找,就是自己去寻找信息。比如说,如果我脸上长了一个痘痘,我可能会直接去百度搜索什么产品能解决我的痘痘问题,这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寻找的过程,就是品牌通过某些路径提前把答案埋进去,用户只要一搜,马上就能出现你的品牌,或者至少你的品牌在位就行了,如果搜了几十页,你的品牌信息还没出现,那基本上你的市场会慢慢萎缩。
感知大于事实
还有一句营销中特别重要的话:感知大于事实。为什么感知大于事实呢?我们中国曾有一个时代叫全民缺钙的时代。那个时候80%的人都被缺钙过,然后都来买盖中盖吃,吃了之后发现谁都不缺钙了。你一宣传我就缺钙,不宣传我就不缺钙,这是感知大于事实典型的例子。
感知大于事实,首先要知道感知是什么?以前有人讲感知是认知,这是错误的说法。认知和感知是两回事,感知是想象,是大脑还没有一个身体概念的时候产生的。认知是已经触摸到了看见了,然后进入自己的思维系统。
我觉得在化妆品行业的感知是最好运作的。因为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特别明确。当顾客想要买一个产品的时候,他的需求是到点的,比如说美白,怯痘,去皱纹,补水。当这些需求被引导出来后,品牌不断去强化这种感知,向顾客说明你的产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就可以了。
转告才是营销
然后就是营销,营销的第一个问题是听说。有多少人听说过你的品牌?13亿,还是1亿?听说要做到什么模式?脑白金模式。听说是怎么解决的?解决听说的路径和通道是什么?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你在电视或者硬媒上解决了听说的问题,那你还要在网络上布置了解的问题。了解中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语义词关健词打分。比如说美白这两个字,我在百度搜索如果排在前三位,那这个信息是有效的,如果排在50页之外,信息是无效的。这个是有比重和路径的,不是单一的路径。GOOGLE、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路径。
如果把了解做好了,下面就是做喜欢。喜欢其实是审美营销,听起来是一个比较虚的词,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审美观。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到菜市场买菜,买白菜是白的,买青菜是青的,这就是她的审美结构。我们从事化妆品这项美丽事业,一定要懂得审美营销的奥妙。审美区隔于两点,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喜欢就意味着营销结束。喜欢怎么做呢?是图片审美好,广告词审美好,还是解析词审美好?每家的化妆品摆在柜台上都很好看,那么你的产品营销审美在哪?语言审美在哪?市场审美在哪?价格审美在哪?信用审美在哪?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喜欢这一块如果做好了,下面就是记住,记住是营销里特别深奥的关健词。我每到一个地方讲课,就会问大家这里哪种矿泉水卖得最好?大家都众口一词——农夫山泉。记住这个词最大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大脑总共有三个时区,第一个叫记忆老区,是专门用来记住自己的故乡、童年和父母等内容的,这些是永远抹灭不掉的记忆。第二个叫记忆新区,即信息缓存区。比如说我此时此刻在讲台上认识了这么多人,过了一个小时,可能只记住了两、三个人,再到明天,可能只记住了一个人。一年365天发生无数事情,但是我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两件。第三个叫记忆特区。在这方面,化妆品行业有一些广告词是做得不错的,比如“白里透红、与众不同”,比如“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它们是在记忆特区里面的。
只有当“听说、了解、喜欢、记住”四个层次都解决清晰后,才能到达购买,如果没有前面四个层次,是不构成购买的。但这些东西是营销吗?不是,这些都不是营销,营销在这里——转告。转告才是营销,为什么呢?我这个产品用得好,我会告诉身边的人,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帮品牌做了广告,这才是营销。
那广告的转告到底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个奥妙,前面讲过的,叫感知大于事实。转告是可以被运作被操纵的。为什么转告可以被操纵呢?一个好的转告是营销人在你使用产品之前,就已经把转告的信息布局好了,把转告词编好了,在你用完产品后,只要不觉得它坏的情况下,都会潜意识地传播出去。这个转告词编到什么程度呢?最好的程度是,当别人问的时候,你可以张口就来。这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脑白金。一般只要是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讨论春节去丈母娘家送什么礼的时候,肯定就会有一个人告诉你:脑白金。消费者无法在最短的时间里组织语言来赞美你的产品,所以你一定要把组织好的语言编好了送到消费者的嘴巴里面去。
一个好的转告词需要具备四要素:通俗、易懂、好传播、上口。你们以后的广告词不要追求文艺界面,只要追求顺口就行了。这里面做得最成功的一个人是冯小刚,他每一部电影都有一句经典的顺口溜,最后还发展成了名言,被世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