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金立手机董事长兼总裁刘立荣谈智能手机消费趋势、行业格局、金立智能战略的目标和前景,但绕不过去的是国产手机的身份。
对于这个标签,刘立荣明显感觉复杂。一方面,国产手机当年的辉煌留下的不仅仅是满地鸡毛,还有精神传承。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当年玩噱头,技术欠缺留下的后遗症,使得国产手机品牌形象成为金立的一个包袱。刘立荣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国产手机却是前人毁林,我们育林。”其结果是,哪怕金立想往高端发展,现实也逼迫着它只能慢慢地转变消费者的心智,从中低走向高端,其过程非常艰难。
事实上,在了解金立智能战略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可以揣摩它成事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国产手机的高销量,我不觉得讶异,因为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只要看准趋势,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是对于有多少个国产手机品牌能够获取品牌溢价,我实在乐观不起来。EMBA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手机又有了一些底气,产品和技术与国外手机比不遑多让。即使在智能手机领域,国产手机超过了国外手机的销量,但就是卖不上价,只要价格一提,产品的竞争力马上就降了下去。于是,金立这样有想法想做高端手机的企业只能强调“性价比”,默默等待时机的到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刘立荣提到了国民的劣根性,潜台词是“崇洋媚外”。他认为,iPhone是伟大的产品,因为开创了多点触控技术应用,创造了人们全新的手机体验。但iPhone将来会啥也不是,因为当其他厂家跟上来的时候,如果iPhone还卖那么贵,它就什么都不是了。
话酸酸的,但不无道理。在我的意识里,确实有膜拜苹果的成分。近距离体验金立手机,从产品体验看,它不比苹果差,甚至某些方面还好。为什么我还会下意识地觉得金立不如苹果,认为苹果的品牌体验更好?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何改变像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的认知?也可以换个说法:如何快速实现品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