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戴榆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深陷“造假门”泥潭的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芬奇)最近与广东卫视大打“口水仗”,互指对方侵权。

  达芬奇此次以 “受害者”身份高调 “复出”,专家认为此举并不理智,达芬奇在品牌危机公关上处理失当,从品牌角度看,达芬奇或难翻身。

  近期,媒体纷纷报道达芬奇广州、上海、杭州等地门店传出关门歇业的消息,达芬奇方面一再强调系“盘点”而非停业。达芬奇董事黄志新不久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近十天内达芬奇在全国的销售额下滑了80%~90%,消费者要求退款数额达几千万元。

  危机公关被指不给力

  日前,达芬奇与广东卫视互指对方侵权并称将适时诉诸法庭。

  上海骏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慧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仅凭广东卫视的报道,很难认定达芬奇所说的“栽赃陷害”说法成立,同时,达芬奇因该报道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难以确定。因此,达芬奇若要追究广东卫视的法律责任,难度较大。

  危机公关专家周忠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达芬奇此次“复出”或将其带入更深的深渊,将面临彻底失去消费者信任的危险。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奢侈品更强调品牌的“血统”,即原产地,消费者也更为挑剔。达芬奇作为国际家具的品牌代理商,自己本身存在瑕疵,又没有建立有效的品牌“防火墙”。

  “消费者对于达芬奇这个品牌失去了信任,恐不会再迈进这个大门。从品牌的角度来说,达芬奇已经倒掉了。”李光斗说。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物流管理学院院长乔均表示,奢侈品虽然强调感性诉求,但必须建立在理性诉求无懈可击的基础之上。达芬奇本身的功能诉求属性发生了问题,品牌根基发生动摇。

  乔均指出,达芬奇的危机公关方式不妥,因其忽略了品牌的根基,如果从根本上无法证明自己完全清白,想“咸鱼翻身”恐非易事。

  消费者维权未定

  关于各地门店“停业”的说法,达芬奇董事黄志新称只是“盘点”。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达芬奇上海几家门店发现,部分门店已开门,但人气不旺,工作人员对待顾客非常谨慎。

  记者进门后,一工作人员询问记者来意,并手持对讲机一直紧随身后。

  该人员告诉记者,盘点已经结束,前两天开始正常营业。但当记者欲进一步了解情况向其索要联系方式时,对方称无名片且电话号码不便透露。

  另一方面,达芬奇各地消费者的维权案件仍在继续,但一直处于僵局。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仁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8月5日该所代理上海3名消费者递交起诉书欲追索200万元以来,法院至今未决定是否立案受理,维权无法继续进行。

  “起诉条件符合了民事诉讼法的立案条件,但相关法院依旧不决定是否受理,”李仁正对相关法院的做法表示费解,“消费者的诉权应该予以保障,法院如此长期拖延的做法似乎不太合适。”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