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品牌危机是和朋友们交流最多的话题。从肯德基的“豆浆门”到味千的“骨汤门”,从海底捞的“勾兑门”到东来顺的“调和门”,几乎每日 都有品牌遇到危机,可能今年曝光的各种“门”,相当于之前的总和,一时间品牌危机成了热门话题,有些开始恐惧网络,有些开始在品牌投入上畏手畏脚,还没有做成品牌,就开始担心品牌危机了,而这些都是缺乏对品牌危机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危机越发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这并非忘言,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变数,发展时期对一些问题的忽视或考虑不周,便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隐患。其实刨去那些想混水摸鱼的企业不说,企业这种无意识的过错总是再所难免,在此我们也没有必要遮掩。唯物主义论者以为,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既然危机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应对危机便成为企业唯一可以做的。
事实上,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那些知名的大企业,无不经历过危机,在危机当中他们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成变得更为强大,诸如雀巢、蒙牛、伊犁、星巴克、可口可乐、亨氏、微软、联想、海尔……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危机,哪一个不是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因为处理得当才顺利度过难关,而且在危机过后,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所以说危机来临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毫无准备,和不会应对。而一旦经受住了危机,日后企业必将增添了抗衡各种艰难困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经历危机的品牌是不成熟的,只有经历过危机的锤炼,企业才能够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其实不只是企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比如强大如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以后,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也更加懂得了合作与圆润,少了之前的霸气和不可一世的嚣张,学会了与盟友合作,再也不会撇开联合国独自蛮干。所以说如今的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要更为成熟。相反,面对危机,国人往往是习惯于逃避,烧香祈祷危机远离自身,其实这反映了国人保守的一面,寄希望于在一个相对隔绝和封闭的空间,自然成长,然而传统也告诉我们,温室里的花朵总是经受不住风雨的考验。太多这样的例子,诸如秦池集团、爱多VCD、三株口服液、太阳神、健力宝等等都在危机发生后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这值得我们反思。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危机的发生,无可讳言,时常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如果企业以危机为契机,抓住危机并从中找寻生机,危机就会变为企业的一个转折点,并为企业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声誉,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处理企业的重大问题创造了机会。将坏事变为好事,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企业越早认识到存在的威胁,越早采取适当的行动,越可能控制住问题的发展。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企业平时多一些危机意识,设想种种危机可能,制定种种危机策略,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在危机来临时必定能够镇定从容,如此必是先赢了一步。
孟子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的成熟必然成长于危机当中,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必定是短视的,一个没有居安思危的企业也是危险的,正是因为这种忧患意识的存在,才能时时督促企业扬鞭自奋,不敢妄自尊大。孟子还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不仅将危机视为企业不可回避的一环,还将危机视为促进企业成长成熟的必要过程,有如此胸襟,方才能成就大业。
在李明利看来,危机事件的发生多半与企业自身的行为错失有关,或是因为违反法令;或是因为不解民情;或是因为管理失当;或是因为产品、服务缺陷所致。所以企业更应该完善自我,特别是在产品安全、社会道德等基础层面上下功夫,给企业留下不至于万劫不复的后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fyteam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