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针对该品牌的核心价值问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该品牌的“健康”品牌主张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当时,在CRT时代,彩电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图像在扫描的过程中,会闪烁,从而会伤害观看者的视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品牌第一个提出了“不闪的,才是健康的”的品牌主张,该品牌主张鲜明地传达了产品的利益点,激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共鸣。随着彩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彩电早已经解决了闪烁问题, CRT电视也正被新的产品所取代,以背投、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产品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而这些产品根本就不存在闪烁的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不闪的,才是健康”的问题,虽然该品牌以其核心图像处理技术“六基色”作为继承和升华其“健康”品牌资产的主张,推出了“六基色,才健康”新的品牌主张,但是,在这个时代,电视的健康问题是否还是消费者首先关心的问题?健康的品牌诉求是否还能打动消费者,以至促使其行动?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一个家电品牌却以“健康”作为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是否有道理?
另一方则认为,对于一个有良好消费者认知的品牌核心价值,不应该随意改变。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彩电时,也许健康问题不是关注的首要问题,但它肯定是消费者在这个健康危机四伏的年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药物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时刻触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今天,我们依然处在一个充满健康危机的年代,因此,健康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强大的杀伤力。而且,检视该品牌的核心品牌资产,“健康”是它在市场上积累的最大资产,在长期的传播中,积累起了良好的“健康”认知度,所以应该继承这一资产。至于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完全可以在品牌核心价值不变的前提下,丰富品牌价值的内容,来保证品牌核心价值的与时俱进。就具体到“六基色”技术来讲,它进一步提升了画面的质量,从关心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画质的提高就是对消费者的健康关爱,足以传承品牌的核心价值。
该次讨论并没有定论,但是却促使了本人的进一步思考。
稍微观察中国的企业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品牌们总是善变的,昨天还在强调“自然”,今天已经变成了“高科技”,昨天还是“产业报国”,主导价格战,今天就变成了“感官标准”,注重体验……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好象一直就处于不断的飘摇状态,今天向东,明天向西。
一个颇具戏剧性的例子更容易说明这个问题。1996-1999年瓶装水大战,乐百事凭借“27层净化的理性诉求,在众多的瓶装水中冲出重围,杀入三甲。在当时的上海市场,走感性路线的农夫山泉的表现比乐百事好,乐百事的高层因此认为,感性诉求比理性诉求更有杀伤力。在第二年,乐百事就把广告换成了“水,源来如此”的感性诉求,抛弃了原来强调工艺,转而强调水源,但在事实上它的水源并没有什么优势,从而造成了品牌核心价值的模糊。一年后,这个问题也被乐百事的高层察觉,重新又转回了“27层净化”的理性诉求,为了扭转市场的不利局面,甚至请出了大牌明星做代言,但市场状况却未见好转。瓶装水大战中,乐百氏因为没有品牌核心价值这一意识,而给了市场一个重创自己的机会。
反观那些成功的国际品牌,每一个伟大的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强烈而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例如,沃而沃的核心价值是“安全”,宝马是“驾乘乐趣”,哈姆雷特是“抚慰心灵”,可口可乐是“活力、奔放、激情的感觉和精神状态”,虽然可口可乐每年的宣传主题时有变化,但是品牌核心价值从未改变过。
1975年——I’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
1980年——可口可乐添欢乐(Have Coke and smile!)
1985年——就是可口可乐(Coke it is!)
1990年——挡不住的感觉(You can’t beat the feeling!)
1995年——尽情 尽畅 尽我 (Always Coca -cola!)
这些国际品牌在确立了品牌的核心价值之后,就以一惯之,在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品牌传播中,坚持以此为核心,决不动摇,也正式因为持之以恒的坚持,才成就了这些大品牌,品牌的核心价值才深入人心。
话题再回归到国内,为什么国内品牌的核心价值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坚持,仿佛一年一个提法,半年一个主张,不仅企业自身搞不懂品牌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品牌到底在说什么,更不用说品牌积累的问题了。
仔细分析国内品牌的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不够
对很多的中国企业领导来讲,由于对品牌内涵缺乏必要的知识素养,对品牌打造的规律缺乏系统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存在着很多的片面理解,有的甚至把品牌核心价值和广告语等同起来,以为就是一个好听好记好传播的广告语那么简单。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对品牌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
第二,企业的短视行为
品牌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战略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付出努力,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育才有可能茁壮成长,但是中国企业却往往陷入战术性促销与战略性品牌塑造的矛盾中,受来自市场产品销售的强大压力,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促进销售的短期行为,采取先生存后发展的办法。在这种背景下,战略性的品牌塑造自觉地让位给战术性的促销,品牌塑造的宏伟规划也就无从坚持,也就更不用说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传达了。
第三,企业与广告公司的关系过于不稳定
广告公司作为品牌的主要规划者、维护者、实施者,只有着眼于长远的合作计划,才能长期专一地为品牌的成长保驾护航,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对广告公司的更换过于频繁,稍有不满意,就拿广告公司开刀,不用说新更换的广告公司是否能够尽快理解品牌的内涵,进一步对其发扬广大,就是在心态上,也是胆战心惊,不知道这样的合作关系什么时候就会结束,他怎么会去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品牌中去?
当然,企业换广告公司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那些国际品牌也是会不断地变换广告代理商,依次来保持品牌的常鲜,但他们一般都保持了至少两三年的合作关系,给了对方一个相对充分的时间。
第四、广告公司需要搞出点新东西,对企业才有交代
广告公司以智力作为商品,出奇出新是他们的天性,企业花了大把的广告费交给你,你总的拿出点东西来,才算有个交代吧,因此,他们往往标新立异地搞出一堆东东,从广告语到LOGO,直到最核心的品牌核心价值,都通通地给变一变,企业一看:恩,不错,确实有想法。可怜的是品牌,又一次改弦易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