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仅谈六点:
第一.没能正确、充分的识别主要相关方的需求,产出了主要相关方不满意的最终产品。
原因主要有五项:
1.需求识别走过场,没有深入,导致识别的需求不正确,或有漏项。
2.虽然正确识别了需求,但表达不正确。
3.只识别了明示需求,忽略了潜在需求。
4.随着项目推进,主要相关方有了新想法,基于变更成本太大,只能被迫接受不再喜欢的产品。
5.主要相关方的需求相互冲突,难以协调。
解决对策:
1.认真对待需求识别工作,既要全面,还要深入。特别要强调的是:不可忽视主要相关方的潜在需求。
2.将识别的需求用文字表达出来,征求主要相关方的意见,若无误,签字认可。
3.面对需求变更,要充分考虑变更者的处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要兼顾双方利益。
4.若主要相关方的需求冲突,通常以客户利益为上;若客户与用户的需求冲突,通常以用户利益为上。当然这是基本原则,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需求识别正确,但满足需求的方案不给力。
原因主要有三项:
1.业务不熟。
2.面对需求没有产生多方案,并通过对比选最佳。
3.随着项目推进,原定方案已不能支撑项目目标的实现,但没有及时作出调整。
解决对策:
1.项目团队中一定要配备精通业务的专家。
2.确定实施方案前,一定要进行多方案分析。
3.时刻关注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并根据时空做出适当的调整。就像开车,虽然车在前行但还要紧握方向盘,目视前方,并根据路况适当调控。
第三.方案正确,但执行不力。
原因主要有五项:
1.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2.没有掌握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
3.项目执行所依赖的资源不能按时到位,或到位的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
4.遭遇突发因素,让项目陷入困境。
5.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不健全。
解决对策:
1.要想把项目做成功,事先必须做计划。事先不做项目计划,就计划着项目失败吧。
2.组建团队时,就要考察成员的岗位胜任力。必要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
3.提前落实资源,对不能正常发挥效力的资源要追责。
4.提前识别风险,并制定预案。
5.完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让人有干劲。
第四.项目团队成员很能干,但项目经理不称职
项目经理不称职,主要表现在:
1.不懂业务,纯属外行。
2.情商极低,不会与人相处。
3.道德品质差,浑身负能量。
4.责任心差,喜欢推诿扯皮。
5.抗打击能力差,遇事就投降。
6.不具备领导力,在团队中没有威信。
7.思想守旧,行为古板,不会变通。
俗语讲,一将无能,累死千军。项目摊上这样一位项目经理,不失败才怪呢。
解决对策:
1.组织要建立项目经理培养机制。从选才、实践、培训、考察,要有严格流程。
2.组织要建立项目经理选拔机制。要根据项目要求,从候选人中选拔最适合的项目经理,不能因人设岗。
3.组织要建立项目经理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发现明显不称职的项目经理,要及时更换。
第五.项目成员能干、项目经理也称职,但领导不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领导支持你,你的项目未必成功;但领导不支持你,你的项目必败无疑。领导为何不支持?
1.领导工作忙,无暇顾及项目。
2.大环境发生改变;或组织进行了重大改革,项目失去商业价值;或项目已沦为鸡肋。
3.领导与项目经理或主要相关方有个人恩怨。
解决对策:
1.项目经理要定期、不定期的向领导汇报项目的进展,让领导时刻明白该项目正在运行,并适时获得领导的支持。所谓定期,比如每周的项目协调会或工作例会。所谓不定期,比如乘电梯时偶遇、吃饭时同桌、跑步时前后脚。当然这些巧合,有时是需要设计剧本的。在召开项目阶段结束庆功会时,最好请领导出席讲话。也让领导分享胜利的喜悦。
2.若项目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必要,及时申请关停,也是优秀项目管理能力的体现。
3.如果和领导有个人恩怨,要通过真诚沟通,及时化解。
第六.组织没有建立后评价机制,经验教训得不到积累和传承。
凡事都从零做起。成功的经验被前人带走,失败的教训由后来者继续上演,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对策:
1.建立后评价制度。
2.评价资料要归档。
3.运作项目之前,要查阅前人留下的后评价报告。让成功的经验得到复制,让失败的教训坚决不重演。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要不断从以往项目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项目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