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撰写博文,但很爱这块地方,把它当作是我记录自己生活当中的某种轨迹或想法的一个园地,不追求点击率,只为我自己写。
去年(2010)12月10日央视十套开播由我主讲的《传奇王阳明》之后,既受到各方面的热情关注,也遭到一些非议,这些自然都在情理之中。
作为一名中国哲学的研究者,在电视上讲王阳明,我是既高兴又极为担忧的。我有些高兴是因为电视的传播能力强大,可以让更多的国人了解王阳明,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位中国哲学研究者的职责;至于担忧,自然也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则是生怕将王阳明讲歪了,自己遭受物议是小事,谬种流传则要不得。或许出于这些缘故,我自己在准备的过程当中,则亦可谓小心翼翼,戏说是绝对不敢的。我后来了解到,央视在选择主讲人的时候,我并不是唯一人选,一些在明史研究界颇有影响的人物或是写过很有影响的关于明史与王阳明的书籍的作者们也曾经试讲过,但最终百家讲坛还是选择了我,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当然是我在事后才知道的。说实话,在百家讲坛作演讲,并不是一件令人轻松愉快的事情,但既然做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尽量做好。虽然最后的结果好象并不完全如我自己所愿的那样,但我自己倒也问心无愧。我受到最多的批评恐怕是“口才不好”,“说话磕巴”,诚然,确有许多不流畅与笨拙的地方,只好请观众朋友们原谅了!
我在央视的演讲,其实是以我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阳明的生活世界》为蓝本的,因为写那本书的时候,我对有关史料作过比较认真的考证,但那本书出版之后,有人认为那是“学术书”,普通读者看不明白,而我自己当时写《王阳明的生活世界》的时候,却认为那是一本比较通俗的读物,可见作者与读者之间在对某些东西的理解上的差距有时候是相当大的。但正因为有《王阳明的生活世界》在先,所以我在讲的时候,就略去了许多史料上的考证,讲稿经修改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也基本上保留了演讲的风格,没有加上很多注解之类。所以如果有学术兴趣的读者,我自己倒建议还是读《王阳明的生活世界》比较好。
当然,《传奇王阳明》这本书,虽然是以演讲稿为基础的通俗读物,但对了解王阳明这个人,我觉得恐怕还是有帮助的,其中的资料以及所叙述的事迹我自己认为是比较靠谱的。至于王阳明的思想,出于电视传媒自身特点的缘故,我不可能作太多的或者是过于艰深的探讨。不过我还是可以很自信地说,其中所涉及到的,包括“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无物”等等方面的理解,是我自己的心得,并不是学术界的“常识”,只不过我只将“结论性的”东西直接拿了出来,而没有在学理上作过多论证而已。前些时间在“当当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此书的评论,有读者认为“太浅”,或没有新东西,我固然不敢说书中都是新东西,但“新东西”还是有的,只不过那反而需要对学术界研究成果有普遍了解才能晓得罢了。
对做教师的人来说,“深入浅出”往往是普遍的要求,但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实在大为不易!记得似乎是钱穆先生说过,大凡学者可以有几种境界,一是“浅入浅出”,二是“浅入深出”,三是“深入深出”,四是“深入浅出”。“深入浅出”自然最为不易。我才力有限,未敢即以“深入浅出”自居,但心向往之,并愿为此而益为努力!
随机读管理故事:《屠夫与和尚》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