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市场营销学会理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企业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企业文化铸造核心竞争力》《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转型之路》《从优秀到卓越:领导力修炼》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19年03月12日    潘诚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到底什么样的企业算好企业?一流企业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好不与好,是价值判断,主观价值标准就决定了难以有统一结论。一流或非一流,也是动态的概念,不同时空态势,一流的定义也会存在差别。
 
当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彼德斯与沃特曼两位,历经数年,跟踪了世界五百强中的43家企业,写成了史上最畅销的管理学著作《追求卓越》,用实证方式总结了世界一流企业的八大品质,而成为企业管理书籍的重要经典。诸如IBM、通用电气、麦当劳、宝洁、迪斯尼等等世界一流企业,他们身上具有的共同品质: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助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今天对于中国的许多企业,大家也是将信将疑。如果以他们为标杆,直接照搬照套,可能也未必合时宜。尤其是关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战略选择,强调“不离本行”就很不对中国企业家的胃口。
 
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企业经营从来法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能有一定之规可以效仿,那就不存在丰富的市场机会和创新空间。中国企业的现代实践,只有三十年的历史,如果现在就得出结论,说哪条路是名门正途,哪条路是旁门左道,一定为时尚早,会限制我们的探索和创新空间。不妨有更多的宽容,允许我们的企业大胆的尝试,即便遭遇失败,也是为后来者试错。
 
无论如何选择,有一个基本的规律是存在的。那就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现在早已过了钻空子打游击的年代,三板斧式的暴发式成长已经土壤不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者,不会有持续的辉煌和长久的灿烂。素质决定成败,能力决定未来。无论哪个行业,基本功力的扎实、系统能力的完善、整体系统的优化,是所有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鹖冠子》一书中记有一个故事,说魏文王有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颇耐人寻味。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而张瑞敏若干年前的的另一句话:“没有新闻的企业是好企业”。一中一外,异曲同工。防患于未然,危机随时存在,救火不是本事,预防是最高的能力。
 
正因如此,我总对江湖上名头很响的许多明星企业心存担忧。如同那些明星夫妻的感情,如果以他们在媒体前的恩爱秀来判断他们的婚姻质量,那就等着大跌眼镜吧。好企业往往不是秀出来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如俗话所言:不叫的狗才会咬人。我相信现实中一定藏龙卧虎,真正有竞争力的,恰可能是我们忽略的那些不显山不显水的企业。
 
但是,花无白日红,人无千日好。《追求卓越》列举的那些样板企业后来都有许多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了,我们身边的流星企业更是举不胜举。追求卓越是一个过程,从来不会有一个终点。正如电影《巴顿将军》中的一句台词那样:“荣耀很快就会消失。”
 
彼得斯后来自己“忏悔”,他们当初在《追求卓越》上,“忘了贴一个警告标签:注意,没有永恒的东西!”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潘诚课程
潘诚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