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达到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首先是立德,立德就是品德的修养和境界。当年慈禧太后讲过一句话,大意是说,这是古往今来最完美的一个人。曾国藩一生的追求是做圣贤,圣贤就是道德完美的人。他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就为禽兽”,他认为要么是完美的人,要么是畜生,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他的人生是追求完美的一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生。
中国人讲过一句话叫“修齐治平”,修身是齐治平的前提。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自身的修养,这是组织管理的一个前提。曾国藩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人为他所用?他这种修养带来的品格、胸怀、格局、气度,包括他的眼光,是成就他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很多人对曾国藩的家书和日记感兴趣,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他修炼、修养的境界。在中国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品德、品格非常好,但却是书呆子,做不成事。而曾国藩不但立德还要立功,立功就是建功立业,把事做成。他做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从政治上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但是他把这件事情做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曾国藩是一个文人,不懂军事,他依靠湘军,但是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从草根起家的乌合之众打造成有凝聚力的湘军军队呢?曾国藩文人出身,军事指挥能力并不高明,但是有一条很厉害就是用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优秀的人才都愿意为他所用,他手下也出了很多一流的人物,包括李鸿章、左宗棠等。
让别人为你所用本身就是一种本事,而曾国藩毕竟不是皇帝,他是大臣,最大官位做到两江总督和大学士,因此曾国藩还必须处理好官场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封建时代的官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但是他总能游刃有余,保全了自己、协调了关系,还能把事办成,这是在中国环境下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智慧。
有人品德非常好,有人事情做得很漂亮,但是不会讲。曾国藩还有第三条就是立言,就是能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曾国藩可以说是悟透了中国文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精深,更重要的是他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一生带兵打仗做官,经历了很多逆境、打击和挫折,所以他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善于总结,经常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总结成一句话、一幅对联或者一个字。李鸿章曾说,不相信古人有一字之师的说法,但是读曾国藩的东西,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一字之师。
所以在曾国藩身上,我们看到了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的领导力,在这些背后,曾国藩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是价值。
湘军之所以能成事就是把一种理念和价值灌输到军队之中。曾国藩曾经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太平军,太平军信仰天主教,所有战士都是教徒。曾国藩认识到要想镇压太平军就要打造一支有信仰的队伍——卫道。他把湘军和太平军的军事斗争拉到了价值对决的层面。天主教反对偶像崇拜,所到之处把寺庙、道观都毁掉,所以人们不能容忍,对太平军充满了仇恨。曾国藩打着卫道的理念,吸引了很多读书人。他选的军官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有一些有价值体系,这是湘军的理论。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有主义的军队,有思想、有理想的军队。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而且通过传教把事业做成。我们在管理过程中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只是办事,可能只能做成小事,要想做成大事,背后一定要有价值理念支持,所以伟大的组织背后一定有伟大的价值追求。曾国藩把儒家的理念变成湘军的灵魂和核心,这就是他成功的一方面。
不管是东方领导力还是西方领导力,在本质上很多要素完全相通,真正让一个组织一个个人走向成功的要素一定是有共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