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方便面的认同是从“方便”诉求出发,那容器面取代袋装面无疑是明显的趋势。
为什么南方人更爱吃容器面?
发现这点,纯属意外。用手头资料做容器面的销售占比分析时,意外地得到了这张中华大地南北对峙的方便面地图,犹如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让人奇怪的是,容器面的占比竟然是南强北弱!
容器面属于高价产品,属于后起之秀,也就是方便面发展中后期的升级型。常理推断,北方市场以面食为主,是方便面市场重镇,容器面的推广度、接受度应该更高,发展得更快。但事实上,却是以米饭为主食的南方地区,容器面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近几年南北方便面整体市场容量分布是南四北六,北方占六。但分开来看,容器面市场分布却是南六北四,即南方占六。也就是说,单看容器面,南方市场更成熟,且成长势头依然是相当迅猛(16%)。容器面的格局,完全和方便面这个品类背道而驰。
是哪一双看不见的手画下了这条分割线?真的是米为主食的南方方便面市场更成熟吗?抑或是还有其他原因?
南北消费容量对比
从各省人均GDP来看(见表),虽然南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但广大的南部内陆地区经济依然落后。从经济强省来看,南北基本势均力敌,甚至北方要略强一些。所以,初步推断,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会影响容器面的发展。
南北人均米、面消费
南人食米、北人吃面,这个就不用赘述了。从这个消费习惯来看,北方人更应偏重方便面的消费。
市场究竟怎么样?
如果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透过数据来分析,恐怕只能得出以下无解的结论:
1.方便面最大的市场,却不是容器面最大的市场。
2.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容器面随经济成长逐步取代袋装面,但在中国,容器面的占比却似乎已与经济发展无关。
3.喜欢吃面的北方市场消费了六成的方便面,但对容器面消费的认同度尚不及只占四成市场的南方。
那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市场发生了什么:
卖场里:年轻的女孩三三两两地在三连装杯面的货架前讨论哪个口味好吃;对面货架,一对中年夫妇正在选购五连包的方便面;旁边,一位身穿休闲T恤的年轻人推着堆了好几份桶面的购物车向结账台走去。
农村田垦:农忙时节,河南农民随身必带的“秋收三件套”:啤酒、统一绿茶、容器面。
办公室里:加班到一半的白领,从办公桌下取出一盒方便面,用饮水机的热水泡好。
学校:学生午间经过食堂,发现早已人满为患,便直接跑向小卖部买了容器面,现场泡好,小心翼翼地端回宿舍。
居民家中:一个人在家懒得做饭,泡面又懒得洗碗,索性就泡了碗容器面。
和袋面相比,容器面更“方便”,对使用时机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如果对方便面的认同是从“方便”诉求出发,那容器面取代袋装面无疑是明显的趋势。
要方便,还是面?
经济发展之所以会影响到容器面的发展,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发展,人富有了,而是人的消费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便是:消费观念的差距已经远远小于经济的差距。一个即使收入不如城里的村庄,也基本上每家都会有电视,村里也会有网吧。城乡信息、观念的传递时差正在被逐步缩小。
所以,容器面的格局更可能因消费观念的变化——讲求时效、追求更“方便”——导致,而不单是因为经济的布局。当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容易让变化了的消费观念得到实现,强势的经济后盾也为新观念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说俗点,就是“有钱了,咱买得起”。作为快消品,价格相对低廉,估计经济发展达到温饱后,就是消费观念占主导购买因素了。
从消费者观念的角度来分析方便面市场的格局,很容易就发现南北差异的缘由了。
南方人消费方便“面”,主要诉求是要“方便”,而不是“面”。所以,当更方便的容器面出现时,取代袋装面就是顺势而为了。
北方人看到方便面,看到的不仅仅是“方便”,还有作为生活主食的“面”。因此,东北还有要“煮”的方便面。
当满足更多“方便”的容器面出现时,诉求“方便”的消费者会转向更能满足他的容器面;而认可了“面”价值的消费者则不会因此而转移,还会比较两种产品(袋装面和容器面)后,因价格因素而排斥容器面。估计扣除因“面”而购买的消费群体影响,北方对方便面的需求市场应和南方相似。
所以,方便面的南北楚河汉界可能并没有那么神秘,只是消费习惯不同,部分“方便”面被认同为方便“面”了而已。
如果上述对方便面市场的假设成立,那未来方便面的定位就很重要了。
——强化产品的便利,诉求更多“方便”,开发“方便”面道路?
——强化产品的口味,诉求更多“好吃”,拓展方便“面”市场?
两个发展方向的市场可能有重合,但从长远趋势来看,诉求目标必然会越来越明确,作为产品的提供方只有专注其中之一,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最好地满足“方便”或者“面”的需求,才能在未来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