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联想连续三年调整集团组织架构。2014年,集团设立四大业务集团:PC业务、移动业务、企业级业务以及云服务业务,2015年,杨元庆收缩将集团业务分为个人电脑业务、企业级业务和移动业务,而在今年伊始,杨元庆再次开刀集团架构。
PC作为联想主要盈利业务以及“核心业务”,地位得到巩固。在去年全球 PC 市场疲软的前提下,联想连续第十一个季度摘取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桂冠,逆势创造了21.4%的全球市场份额记录,出货量比第二名惠普多110 多万台。
客观来看,全球PC市场增量放缓的趋势非常明显,PC虽然在联想内部地位重要,但并不能成为集团未来营收的支柱业务。除此之外,华为等厂商的强势进入也不容忽视,华为终端CEO余承东在今年MWC上表示,“华为PC业务短期内要在二合一笔记本做到No1,长期目标要做到PC市场No1。”
令外界诧异的是,除了PC、平板等业务之外,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甚至VR/AR等业务都放在了PC集团下面,联想并没有将这些业务放在相关性更高的移动业务或者创投业务下面。
外界或许更多是从业务相关性考虑,但从投资角度来看,无论是智能电视、智能家居还是VR业务,都尚处于投资大于回报的阶段,将其打包放到PC业务中,或许表明联想对这部分业务只是尝试,而并非下定决心将其定位为集团未来重要业务。
这种模式在联想内部并不陌生,联想在业务层面一向倾向于利润导向,或者说是只做成熟业务,比如PC或者企业级服务,在有试错风险的未来领域,联想的尝试通常较为谨慎,换句话说,联想更多的是成熟市场的追随者,而不是新领域的创新者。
赢得中国市场?胜算几何?
除了PC以外,手机业务是目前联想最看重的2C业务,在今年之前,联想的移动业务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海外市场,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过去两年,联想几乎没有推出旗舰产品,
除了业务调整之外,MBG在人员上发上较大变化,陈旭东由之前的移动业务集团总裁成为移动业务集团的联席总裁之一,只负责中国市场。在去年年初开始负责移动业务之后,陈旭东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合消化刚刚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并且实现了在完成收购摩托罗拉后4至6个季度内收支平衡的目标。但即便如此,联想移动在国内市场的现状仍然不乐观,外界猜测陈旭东权力的收紧或许意味着联想高层对其成绩并不满意。
“我们必须赢得中国市场”,在杨元庆发布的内部信中,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及。但现状是国内手机市场从去年开始趋于饱和,国内手机市场增量已经很小,每一家手机品牌的市场增长都意味着其他品牌市场的降低,无论是中高端品牌还是互联网品牌,都已经挤进了满满的竞争者。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前年,联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三,但是在去年年底,联想在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排名已经跌倒第八。
更严重的是,国内手机市场已经不再是单拼配置和硬件的阶段,而联想则是一家以硬件为基因的厂商,无论是软件还是服务,都不是联想擅长的打法。
如何攻下国内市场,还需要联想在产品、品牌和渠道三个方面都做出巨大调整。对于联想而言,今年或许已经是争夺国内手机市场一席之地的最后一次机会,如何将手中的四个手机品牌(联想、摩托、ZUK、乐檬)打好,这关系到移动业务能否成为联想下一个集团营收和利润的增长点。
除了中国市场以外,原北美地区总裁Aymar de Lencquesaing将负责MBG国外区业务,包括包括研发、产品、供应链、以及全球4大区的运营。看到出,联想的移动业务国内和国外将会采取不同的对策,国内市场今年很难赚钱,或许通过国外补贴国内也是一个行得通的方式。
企业服务增长稳定
在这次架构调整中,杨元庆将原来隶属于PC业务集团下的企业级服务独立出来,成立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提高了企业级业务的重要性。
企业服务是联想重要的2B业务,在2014年成功收购IBM的X86业务之后,联想企业级服务表现不错,每个季度的营收和利润都处于增长状态。根据联想2015-16财年财报显示,企业级业务实现了50亿美元年营业额的目标,而去年全年联想集团全年营收为463亿美元。
投资模式凸显
在这次战略调整中,联想创投集团(LCIG)是新成立的业务集团,其前身是2010年成立的乐基金。它的成立意味着联想在投资模式上的转变,该集团负责人贺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联想创投的组织结构将调整为“风险投资+投资管理部 + 子公司+联想加速器和创业服务”的全链条架构。
成立投资部门在大公司早已经是成熟做法,过去几年,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内部成立专门的投资部门,比如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投资团队及雷军的顺为基金等。
对于联想而言,变革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晰,无论移动业务还是对未来技术的投资,都已经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路径,需要联想做的是能够大刀阔斧的做一番,而不是跟随别人,只做没有任何风险的业务,那样只会导致联想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