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IT时代周刊》 安拓国际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马克斯·普赖斯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创新”一词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职场文化,但在字面上做文章,几乎成了这个领域的通病。
  简单来说,创新就是创造力的展现,是对现有商务运作模式的扩展和进化,虽然伴有风险,但却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创造力能在员工士气、生产力、客户服务、产品研发和业务增量等方面起到惊人的作用,因此,每个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都被赋予创新的职能。

创新说起来容易, 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营造环境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创新甚至比吸引和保留人才更重要。为了做到这一点,营造一个富于挑战、具有高度价值创造力、极具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首要问题是,如何分辨出自己的企业是否真需要这样的环境。
  我认为,这取决于你团队的业务环境和专业范围。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环境,会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样,这类环境也能为这些想法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延伸,提供有建设性的支持。
  相对于一个管理者自身的创新而言,更重要的是怎样激发下属的创新积极性。首先,得建立一个开放的环境,即集思广益;另外,必须认识到创新的积极作用。有一些部门或企业会采取匿名谏言的方式,我并不是很赞成用这种方式来管理团队:如果是好的建议,公开反而更能激发其他员工良性“攀比”的积极性,没有必要匿名;如果是类似于举报的负面信息,这样做反而使得团队内人人自危,不利于团队合作。
  营造具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其核心因素就是员工不惧怕创新。创新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就可能触动一部分人的神经。特别是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公司,其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任何细小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理性看待KPI
  对于KPI,人们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那些看得见的硬数据,可以了解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员工只专注于工作量,而忽视质量,从某方面来说,甚至会抹杀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我认为,KPI是衡量业务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分享、奖励和鼓励创新的最实用工具之一。但它也仅仅是工具之一,不能完全当作考核员工的唯一衡量标准。
  很多公司会通过年终总结发言等方式,来展示优秀员工的工作思维、业绩成果,一方面将此作为给予优秀员工的个人福利,另一方面则希望借此达到激励创新的目的。但我相信这类似的价值,并不局限在年会上或是业务部门,而应该适当增加次数、适当扩大范围。管理者则要学会辨别出良性且有价值的创新,并对员工加以引导,以免他们过于专注于创新,而忽略了本职工作。
  打造人才供应链
  在实际管理中,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薪资福利等物质激励,是最重要的鼓励因素之一。现在一个振奋人心的现象是,中国企业家们正在转变态度,这些人大多都敢于承担风险、勇于创新,也愿意为创新支付大量成本,希望雇佣到非常有创造力的外企高管。
  对于成熟的职场人才而言,企业之所以愿意通过猎头公司猎寻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优秀人才往往能为既有团队和企业注入新的血液,甚至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而对于职场新手来说,目前已有很多公司在实习生和资历比较浅的员工中,推行一些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当然,这常常出现在大型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灵活的岗位配置,以及制定有创新机制的工作方式,来保持企业的创造力。
  我建议,让提出想法的人全权负责整个想法的执行。由于他最熟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所以成功的几率也最大;即使不成功,对该员工来说,也获得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长此以往,企业就能形成自己的创新文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