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陈欣荣 北大纵横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一线授权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看起来很美,但落实起来相当难的一个事情。说它“美”,是因为它的理念不错——让一线员工具备处置和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事事都要层层请示、汇报,这样对一线问题的响应和处置就更加及时了,也更加有效了;说它“难”,是因为实际操作起来有些犯难,授权也可能带来风险,一线员工能力跟不上或者“胡来”怎么办?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许多企业在是否授权问题上顾虑重重、小心翼翼。实际中也确实有一些企业由于仓促授权,结果不但没有尝到甜头,反而遭受惨痛教训,最后又不得不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一则案例:

  A 公司是一家经营时尚小家电的公司,为了在销售方面有所突破,制定了一个授权计划:给下面的销售分区经理和员工充分授权,使一线人员不需经过上级的层层批准,就有权独立处理顾客的特殊要求,其中包括修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调货甚至降低价格。但事情并没预想的那样顺利。部分一线人员为取悦客户,无原则地大幅压低价格、增加附加服务。由于授权太过充分,有一个副经理竟然在没收到客户定金的情况下赊销了价值30万元的原材料。另一个销售人员则以产品降价10%为条件从客户手里收取回扣。 与此同时,新产品虽然热销,顾客满意度也在提升,却出现了销量大、利润低的情况。现在A公司面临一个困惑,要不要收回“授权”,回到以前20元钱就要审批的时候?

  这是一个典型的“授权失败”的案例。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有没有办法来避免类似这种情况的发生?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提出一个针对一线授权的“六步解决方案”——准确一点说,并非告诉大家如何一步步去实施授权,而是重点提示在实施授权之前,需要预先做好哪些铺垫和准备工作,以避免授权中的挫折和弯路。

  第1步、明确到底为什么要授权

  为什么要授权?这是由一线授权对企业的价值所决定的。一线授权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工作”角度,授权可以使一线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出色、更有效率和效果,一线员工直接接触顾客,最能了解一线问题,因而对他们授权能够更及时、灵活地现场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从“授权者”的角度,授权可以有效利用部属和整个团队,增加自己的有效时间,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专注更重要的工作;三是从“授权对象”的角度,授权可以使其获得尊重和信任感,获得展现才能、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授权的主要价值。

  如果说“工作”本身的改善体现了授权带来的直接价值,那么使“授权者”获得某种程度的“解放”而增加的价值,以及因“授权对象”获得了某些额外的激励和成长机会而带来的价值,则更多体现的是授权的间接价值,虽然难以直观衡量,但对企业来说却意义深远。授权型的企业之所以更容易获得战略上的成功,道理即源于此。细心的、有准备的企业,不应忽略授权的间接价值,相反应当善加引导和利用。

  总之,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髦”,为授权而授权,也不要因某些“尖子”员工“不授权就另谋高就”的压力而授权!

  第2步、弄清楚授权可能导致哪些风险

  一线授权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另一面就是有可能导致某种风险。正是授权同时带有风险的一面,构成了授权的主要阻力因素。

  一般来说,授权意味着“责任”的增加和“看管”的减少,一旦授权对象的能力、责任心与所承担的责任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而中间又缺乏某种“看管”的话,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要有风险了。这正是授权的风险之源。

  比如,一线授权使一线员工具有更大的业务、费用处置权,从而使其能够更快捷、更灵活地响应客户的要求,及时地、一站式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客户的价值,并最终导致客户对企业更高的满意度。这看起来确实是于客户、于企业都两全其美的事。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前提之上,这就是,一线员工面对增加了的授权和责任,能够胜任,并表现出足够的绩效水平!问题是,当满足不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呢?一种情况,可能服务的效果反不如以前,客户满意度不升反降,甚至造成客户流失;再一种情况,由于简化了“看管”,有可能导致对货、款及费用的失控,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也许还有更坏的一种情况,由于利益驱使,一线员工之间互相争抢客户,或者过度承诺客户又不能兑现,从而导致客户的反感,使企业品牌受到伤害。

  据笔者的观察,一线授权所导致的诸多风险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公司产品、销售、服务政策的滥用,如退换货政策、授信政策等,这显然不是单纯的能力跟不上、或者责任心不到位的问题,而往往还有考核导向、甚至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因此对授权风险的控制,需要采取能力匹配审查、考核导向、用权监控等在内的综合治理的办法。

  第3步、评估一线员工是否具备授权的条件

  一般来说,一线员工胜任授权的程度越高,授权可能实现的价值就越大,授权风险就越小。一些管理者盲目地授权给无法胜任的一线员工,结果比授权之前的情况更糟,并可能留下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实施授权之前,有必要就一线员工对授权的胜任情况进行摸底和评估。

  授权意味着一线员工的责任加大了,工作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因而对其处置工作的能力、主动性、责任心和道德品行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胜任情况的评估重点,一要看是否具备承担更大责任的企图心,一个有企图心、主动迎接挑战的员工,其准备度、用心度和进取精神肯定要大大优于被动接受型的员工;二要看是否具备与授权相应的能力素质,如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对授权事项必要的自主判断、决策的主动性及能力,以及为实现任务开创必要资源的能力等等;三要看是否具备良好的品德操守,如服从大局,不争权夺利、推卸责任、破坏制度、投机取巧、假公济私等等。

  评估结果,既用于判断一线员工整体的状况是否适于授权,适于何种程度的授权?又可用于甄别不同个体的不同胜任状况,以便发现重点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实行有差别、有步骤的授权;还可用于今后学习 或招聘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提高对一线授权的胜任能力。

  第4步、循序渐进计划 授权计划

  在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客户关系资源越来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今天,一线授权是基本发展趋势。但经验同时告诉我们,一线授权不宜一步到位,而是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将授权的价值、风险、胜任能力等,与企业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恰当匹配起来,平衡推进,循序渐进地进行。

  完整的授权计划,既要有总体的维度,也要有个体的维度。首先,从总体来看,可以授权的工作和事项有很多,风险程度不一,一般情况下宜从风险较小的开始,逐步加大授权;其次,对个体而言,每个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从较小的授权开始,随着胜任能力的增长而逐步加大授权。

  第5步、制定配套的授权监控措施

  即使制定了“合理”的授权计划,有些企业对实施一线授权可能仍然忧心忡忡。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没有篱笆,或者篱笆扎得不够严实,谁又能放心大胆地授权呢?”

  这里有一个两难的命题,一方面授权要秉承放手和信任的原则,即给予一线员工充分的自主空间,避免干预授权内的具体事务或者越俎代庖,否则就破坏了授权的本来目的——让一线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事事都要层层请示、汇报;另一方面授权又离不开监督和控制的原则,亦即对一线员工仍然要进行某种“看管”,以保证授权事项按照正确的方向进展,并确保时效和最终效果。实际中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比较微妙,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可选的监控措施包括:

  制定标准规范,制定计划、预算等,立足于事前控制;

  审批:过程控制,但一般限于计划外、预算外、标准外及重大事项;

  工作过问:过程控制,应尽量限于最关键的节点,而且越少越好;

  考核:事前引导、事后控制,关键是考核导向和考核指标的设计;

  审计:事后控制,主要针对用权情况,亦即对一线员工在业务、人事及财务权方面的用权情况进行监督,避免授权范围内举措失误、行为失范等。

  第6步、完善内部对一线授权的支持体系

  一线授权意味着一线部门、一线员工成为企业向客户传递价值的前沿和中心,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其它部门、其它“后台”系统的全方位支持。

  首先,有必要对生产、研发、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后勤等“后台”支持体系进行全面审视,优化调整与一线部门对接的流程和协作关系,以适应快速响应、灵捷服务客户的需要。

  其次,计划运营、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体系也需要同步进行适当优化调整,使之全面并相互一致地支持一线授权的发展要求。

  再次,还需要借助一些措施,引导内部良性的授权文化,使一线授权能得到企业内部目前“当权者”阶层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成功实施授权扫清障碍。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