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顾卫民 经理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见“召”出招

  今年 3·15 晚会上,央视猛批惠普:“单方面按照自己定的规则来做,完全把消费者的权益抛在脑后。”因为在收到大量针对多款笔记本质量投诉后,惠普一方面没有按照三包规定执行售后服务,另一方面态度强硬,并称其因消费者使用环境恶劣所致。

  迫于舆论压力,15日当天,惠普全球副总裁张永利公开声明:“由于产品和服务问题给客户带来的不便,惠普向客户郑重道歉。”这是第一个来自惠普集团高层的致歉声音。但消费者更关注惠普的实际行动。张永利表示将实施“客户关怀增强计划”,不过该计划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召回”诉求,还是个未知数。

  不论惠普如何应对危机,其产品质量问题已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惠普怎么会走到这样的地步?中国企业应从惠普“召回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企业追求有违本真

  和丰田问题相似,在以追求规模化并强力占有市场的战略驱动下,惠普远离了生产无瑕产品的企业追求。仅按照早期投诉的170人计算,惠普的投诉率已超过了万分之一;按照3400人计算,则故障率几乎是千分之一。这与惠普早年开始的6西格玛的质量管理体系(容忍差错率大约在百万分之几的水平)相距甚远。可见,惠普的确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

  从惠普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战略移位、市场竞争三个方面,就会发现,惠普事件绝非偶然。由赫德担任公司CEO后,惠普的战略强调成本控制和盈利提升,服务外包、供应链外包等,目标都在削减成本上。在2009年四季度,其盈利增长了24%, 销售收入下降了8%。其成本控制的成效可见一斑。不排除成本控制压力导致对质量的放松。

  由于市场竞争,而今惠普高举价格武器,利用以往积累的高端产品形象,横扫中低端市场。但隐忧也凸显出来了,在外包环境下,其外包的服务商、供应链提供商如何配合惠普前端的攻城略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避免召回损失

  惠普“召回门”引发我们的思考:第一,中国企业有没有存在隐患的产品?第二,出现争议,我们要不要“召回”?如何避免更大的损失?

  越来越规模化的“中国制造”,难保证所有产品不存瑕疵。“中国制造”竞争力是以规模效应来抵消成本的驱动,但由于贸易摩擦升级,即便在产品中存在微小的缺陷,也将导致别国“吹毛求疵”,因此“中国制造”存在着由不间断的“召回”走向更大规模“召回”的隐忧。出现“召回”争议怎么办?首先需要企业高管表态,然后付诸行动。拒绝“召回”或者设置“召回”门槛,都不是出路。企业漠视的结果,就会带来名誉受损,消费者购买信心下降,而且导致政府干预。

  企业避免因“召回”引起的损失可以有三种办法:第一,获取舆论同情,可以复制丰田章男的办法,高管到最大的市场地,向消费者致歉,其意在于挽回消费者信心;第二,沟通协商,与消费者代表谈判,采取合作的态度,沟通出合理赔偿或维修的解决方案;第三,分析产品质量原因,如供应链问题,则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以转移成本和挽回损失。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 P ,简称HP)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Palo Alto),是一家全球性的资讯科技公司,主要专注于打印机、数码影像、软件、计算机与资讯服务等业 ……
阅读更多【惠普】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