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汽车厂商强调交易而非产品开发的嫁接式发展模式不同,丰田是一家完全靠内部发展起来的内生型公司。这保证了丰田在企业文化、管理、产品发展上的统一和可持续,具有极强的韧性和张力。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丰田创立开始,无论是在日本还是进入美国市场之后,实施的都是一种中庸低调的商业战略。它习惯在暗地里穷追猛赶,直到技术超越对手以后才真正崛起。
我们从丰田在中国的车型引入战略上亦可见端倪。广汽丰田等日系车企表现的并不激进,在中国市场上,很少看到丰田某个新车型以某一细分市场开拓车型的身份提早进入市场(当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混合动力普锐斯除外)。这样的产品投放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市场需求尚未成熟而带来的产品滞销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一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这方面广汽丰田做得相对出色。投产5年以来,三款车型中的两款均在其细分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正所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那款表现不好的车型(雅力士)给广汽丰田带来的困难程度,也远比那些车型较多的企业因一款车型表现不好而产生的负面效果更甚。丰田谨慎的产品策略背后,体现的是对每一款车型从引入到投放过程中的巨大投入,万一表现不好,那就有可能“伤筋动骨”。
于是,如何最大化地在谨慎的车型投放策略中保证每款车型的成活率,是丰田以及广汽丰田今后需要直面的第一个挑战。
而广汽丰田的另外一个挑战,则是必须寻找到追求商品竞争力与价格之间的平衡。
进入中国这几年,广汽丰田车型一直建立在中高端营销体系上,很少使用价格武器。以雅力士为例,当初推向市场时走的是精品小车路线,其相对较高的售价与当初设定的80后消费群的实际购买力量发生了偏移。市场调查显示,该车上市后实际主要消费群体是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购买的第二辆或第三辆车,但雅力士在此区间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以至于200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1.6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累计增长达到50%时,雅力士在其所属细分市场上所占份额还不到10%。
据说,正是由于经历了雅力士的销售尴尬,在国产汉兰达上市前,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曾数次亲赴日本商谈价格问题,并坚持把价格定为了目前这个有竞争力的水平。而在此后广汽丰田再引入新产品时,关于价格问题显然还会再次摆到广汽丰田眼前。
至少从现在的局面看,丰田并不准备就价格体系问题进行全面妥协,因为在面对外界对于丰田定价体系的质疑时,丰田(中国)总代表服部悦雄的回答是:“从中长期来讲,我们在考虑怎么样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中国客户需要的车辆,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出来,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服部悦雄的言外之意,就是丰田不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得车型的低价格,而在某一时间内通过技术突破带来成本下降进而带来车型价格下降,这是有可能的。
显然还是丰田这家内生型公司风格的延续。只不过,面对突飞猛进的中国汽车市场,丰田这种对价格体系的坚持是否会浪费快速抓住消费者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广汽丰田的确需要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