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知识转移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转移的效果与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和未来走势。因此,构建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管理机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知识转移 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
为了让知识为企业产生最大化的竞争优势,必须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有效的转移。研究表明,善于实现知识转移的公司比不擅长知识转移的竞争对手生产力更强、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一、企业知识转移的作用
企业知识转移具有以下作用:
1。企业组织情境对于成功的知识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一个信息流动较通畅的组织结构对于知识转移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关系。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环境中,高管、员工很乐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其他同事。组织情境优良的企业至少有四方面优势:第一,高度的资源共享和知识转移可以产生协同的成本优势,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提供共享的资源。第二,知识转移使得组织内的成员能够识别组织所面对的严厉环境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并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第三,知识转移能够使组织内成员得到更多、更完整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做出更好、更正确的决策。第四,利用组织内成员相互补充的知识,组织可以创造更多新的知识。
2。企业文化对知识转移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组织内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十分重要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拥有先进企业文化的公司一般具有的特点是:鼓励员工互帮、互学;毫不隐瞒地分享知识:工作中坦诚地相互交谈与倾听;员工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企业文化落后的公司中往往公司政治横行,潜规则滥用,同事之间大多不是画地为牢,就是互设陷阱。
3。知识接收方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接收者的吸收能力、内在激励、接收意愿对成功的知识转移具有较大影响。而且,相对而言,知识接收者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知识拥有者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因此,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不仅要注重知识源的动机和意愿,更重要的是不可忽视对知识接收方的内在激励和知识吸收能力培养。在这方面,企业领导者作为知识接收方,以身作则十分重要,他们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风格会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4。知识源要素对于转移绩效的影响程度比较大
知识拥有者的转移意愿决定了知识源是否愿意进行转移,是积极进行还是消极应付。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意愿因子对于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知识拥有者的声誉对知识的成功传递影响显著。由于个体之间转移的知识大多属于内隐性的,一个具有较好声誉者所传授的知识更能被接收者所接收。
5。知识提供者对接收者的信任关系也会影响知识的成功传递,从而影响转移效果
信任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信任建立后,员工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领域中明辨是非、提炼本质:一方面,员工通过知识转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内部知识转移,持续改善客户体验,真正实现以客为尊的目标。
6。知识内隐性与知识转移绩效负相关
在转移的知识特性中,内隐性对知识转移有负面的影响,即知识内隐性越强,知识源将知识表达出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越多,而知识受体理解和消化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知识的复杂性也会增加知识的内隐性,通过内隐性这个中介变量的作用,对知识的成功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二、企业知识转移的内涵与形式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够通过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而隐性知识指的是很难用文字、公式、图像等形式来表述清楚的、难于共享的、隐含于过程和行为中的非结构化知识。默会性特性决定了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因此,企业知识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技术知识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转移的成本。知识转移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单位被另一个单位所影响的过程,是知识分享的过程。当知识贡献者分享的知识为知识接收者所使用,知识转移才发生。笔者认为知识转移实际上是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是知识传递、共享和转化的过程。
根据知识承载主体的不同, 知识转移可分为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和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两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机制与管理。
三、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有效管理
企业或组织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知识转移的有效管理,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效率。
1。塑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一个愿意知识共享的知识源的存在,是知识转移的前提。知识发送方是否愿意与他人共享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他人共享、对知识共享的投入,直接决定了知识转移的效果。因此,企业内部构建以共同愿景为目标,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样化的知识转移方式
一方面,建构企业自己的知识库和内部信息网, 将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经验成果等,转换为文字、声音、模型等,加以分类与管理,使企业的知识得以积聚;在企业内部建立快捷、方便的信息网络,加快知识的交流和分享进程。另一方面,重视和鼓励企业非正式沟通和非正式群体在知识转移和共享中的突出作用,创建“实践社区”。正式的交流方式和组织结构对隐形知识的传播作用有限,企业必须创建各种适合的方式依靠员工的言传身教等方式来转移知识。如不定期的沟通交流会,专家讲授、示范等。
3。建立有效的知识转移激励机制
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隐形知识是员工个人经验、领悟和智慧的结晶,是员工经验性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知识的转移是需要回报的,理应获得某种补偿。因此,企业应当设计有效的知识转移激励机制,并逐步形成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惯例。根据激励理论,企业显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过程具有较强的可订约性,但是隐形知识则具有不可订约的特点,因而有效的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当是综合运用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两种方式。
4。建立学习型组织,强化组织学习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精于知识创造、吸收和转化的组织,具有结构扁平化、组织交流信息化和组织开放化的特征。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企业知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结果。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首先,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改变过去金字塔形的等级制结构,代之扁平化、网络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其次,学习型组织是以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为基础的,组织学习是通过获取和转移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理解来改善行为的过程。再次,加倍珍惜人才,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最后,强调终身学习,不断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
5. 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时空环境
隐性知识具有高度情景化、时空不可分离的特性,因此要求接受者必须通过“干中学”、“用中学”或面对面的互动学习才能习得,而嵌入在企业特征环境中的隐性知识甚至需要“复制”或“重现”当时的情境,接受者才能真正获取该隐性知识。组织必须营造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时空环境,有人将这种共享场景称为知识场。企业内部包括四种类型的知识场,即原型场:通过面对面的个体交流,分享经验、感情和心智模式,适宜隐形知识的转移场。对话场:通过面对面交流由个体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为集体的共识、概念,适宜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知识场。系统场:通过集体和虚拟媒介的互动,适宜显性知识组合、扩散的知识场,如电子论坛等。练习场:通过个体和虚拟媒介互动,适宜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体的隐性知识的知识场。
作者单位
王要武 王衍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张云婷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