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确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还真的没有多少企业是质量效益型;大多是规模效益型,更有不少企业实际是假冒伪劣效益型。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我们社会的普遍规律;任何商品一旦效益明显,则一夜之间假冒伪劣盛行;最后是连这商品的原单位也只能造假,因为只有假的才有竞争力。这从我们当初的三鹿奶粉到现在的毒胶囊,全部是用假冒伪劣的新技术进步来造假;从而赢得新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假冒伪劣效益型的刺激下,我们全社会的人都用知识与智力来造假;所以说现实教育所有的管理者,质量效益型实际是质量管理的伪科学;因为假冒伪劣才是效益的源泉。
其实当初确定质量效益型时就见仁见智,因为在市场化下品牌比质量的效益明显;这在成熟的市场化社会已经得到证实。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年在对企业咨询中我对质量效益型的定位是内部无缺陷的效益与外部接口的质量改进带来的效益;而不是强调质量管理就真的是效益的源泉,因为这两条途径都有一个极限与阶段性的概念。然而即使我强调的这两个途径,也被规模效益与假冒伪劣效益冲击得无影无踪。正是在全社会的规模效益与假冒伪劣效益的冲击下,我这想用质量管理赢得效益的人最后失业了;因为我们全社会搞质量管理的人也是假冒伪劣之人,从而使质量管理真的走上了假冒伪劣的效益型之路。
在一些企业的座谈中,我才知道原来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首先中国企业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产物,所以开局之年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方向;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许多重要信息表明,规模化的效益应该是难坚持下去了。为了保证继续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级领导又提出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问题;于是这些单位负责人就急忙找我,重新翻出当年‘质量效益型’的话题。
其实‘质量效益型’虽然不是质量管理的伪科学,但同样也不是企业效益源泉的灵丹妙药;因为质量只有与品牌结合在一起,企业才能有质量效益。如果企业本来就没有品牌,那么质量效益实际就是自己的想象。因为顾客即使功能得到改善,也需要自己的实践检验才能相信;正因为如此,只有品牌才能令顾客感觉到货真价实。所以说企业没有效益就搞质量效益型,实际还是一个伪命题;你连自己的品牌都没有,又哪里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益呢?所以我在当初贯彻ISO9000标准的企业,要求企业用ISO9000来树十年的品牌;通过内部的无缺陷管理和外部的创新机制,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地增长。
我们的确看到中国经济的内在问题,那就是GDP质量不合格;也就是说我们的GDP用GDP质量来检验,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垃圾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