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新营销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环球企业家》杂志2012年5月刊一篇标题为《中国山寨手机公司玩转印度:击败三星惹恼诺基亚》的文章称,一家名叫基伍国际的中国企业,在开发印度市场时坚持生产售价低于50美元的特色手机,取得骄人业绩,并由此进入公众视野。《环球企业家》是这样介绍基伍国际的:2010年在印度市场出货量高达3500万部,市场占有率为21%,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为13%的诺基亚;基伍国际手机连续两个季度跻身全球手机行业前十。文章举例说,诺基亚一款型号为X2-02的音乐手机 零售 价格超过人民币500元,而基伍国际类似的产品出货价仅相当于人民币120元,零售价约为人民币300元。

《环球企业家》如此总结:取得这样的成绩,诺基亚花费了10年时间,三星用了6年时间,而中国山寨手机厂商基伍国际仅用了2年时间。

我们无法判断此篇报道的真实性有多大,当然也不能武断地得出“基伍国际是一家山寨公司”或“基伍国际不是一个山寨公司”的结论。

撇开基伍国际不论,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山寨型公司没有未来。迄今为止,全球尚未有“因为善于山寨别人而成为令人尊敬公司”的先例。

中国企业为何偏爱价格竞争

国际化说起来一言难尽,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企业才有切身体会,多数人对国际化的理解过于狭隘、程式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多数人认为代工型国际化没有前途,而当事企业往往不这么认为,相反,它们对代工更多是肯定,比如富士康。自主品牌国际化绝非易事,不下几年功夫是出不了成绩的,富士康曾试图启动自主品牌战略,但是在尝试了3年后决定放弃。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启动国际化战略的中国企业,都会习惯性地选择低价路线,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长虹。2002年,长虹向美国出口电视机不足30万台,2003年猛增至300万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售价过低,结果导致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随后几年,中国彩电几乎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基伍国际开拓印度市场的价格策略与当年的长虹相似,一部手机出货价仅人民币120元,零售价约为人民币300元,价格之低到令人难以想象。与中国企业相反,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来自外国的产品在中国走的都是中高价位路线,即使来自越南的香蕉干也不例外。

低价路线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容易遭遇反倾销制裁,二是对品牌形象危害巨大,三是造成企业利润大量流失。问题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中国企业对低价战略情有独钟?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则对自己的产品没信心,不敢卖高价;二则低价已经成为它们的习惯性动作,它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低价能取悦海外消费者。

事实上,山寨型公司的国际化风险非常大。山寨型公司靠专利侵权起家,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在法制健全的国家,这类企业很难有立足之地。在中国,山寨之所以泛滥,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国尚未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还很薄弱。而成熟的国际市场不同,在中国受到庇护的山寨型公司,一旦走出国门,很容易遭遇知识产权壁垒,2004年中国DVD产业的遭遇,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综观国际企业,无一不走“名牌+高价”路线,中国企业应该尊重国际企业基本规则,放弃低价与侵权思维。

品牌再造

然而,国际品牌的桂冠没那么好戴。但是,再难这一步也要走。这是中国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时代,仅仅在中国有所作为是远远不够的。

LG的品牌再造经历,也许能给中国企业提供某种启示。

2003年之前的LG,给人的印象是“洋品牌中的土品牌”,产品售价无法与三星、松下相比,中国消费者对LG品牌普遍缺乏好感。显然,LG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03年春,LG启动为期5年的“品牌再造”计划,通过不断向中国市场投放最新开发的产品,积极参与中国公益活动,逐步改变了消费者的看法。LG巧克力手机、100英寸等离子电视、对开门豪华大冰箱,都是LG当时投放中国市场的。5年之后,LG在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悄然改变。如今,已经没有人认为LG是一个低端品牌了。

如果说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初不得不走低端路线,比如基伍国际,但是站稳脚跟之后仍不能适时对自己的品牌再造,则前途堪忧。从目前的情况看,基伍国际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其市场短见有可能导致它无法持续发展。早在2004年、2005年,中国家电企业曾掀起一轮国际化热潮,许多企业奔赴海外设立分公司,大约一年后,这些公司不得不将海外人员撤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原因,在于它们发现国际化和自己的想象相差太大了,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在品牌的改造上,海尔做出了有益尝试。在经历一连串挫折之后,海尔于2009年重新进行品牌规划,引入卡萨帝品牌,意在重建国际消费者对海尔品牌的全新认知。

营销 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型

综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多数走得坎坷艰难,包括海尔、联想、TCL这些重量级企业。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最为成功的当数华为,截至2011年,华为超过70%的营业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仍然很大。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制约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品牌,如果不突破这两个瓶颈,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将受到巨大制约。

先说技术。把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比较,我们发现二者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国际企业基本上都是技术主导型企业,技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成为企业成长贡献最大的力量。这类企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产品创新能力强,通过不断推出领先产品推动企业发展,苹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中国企业大多属于营销主导型企业,产品多为追随型产品,即别的企业推出之后跟进生产,这类企业产品力不足,对营销的依赖性偏高。

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完成从营销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型,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在这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做得不错,比如格力。

再说品牌。很多人这样问:为什么阿迪达斯、耐克的鞋子比李宁、安踏贵得多?因为它们比李宁、安踏的鞋子好得多吗?答案是:此乃品牌附加值不同使然。虽然海尔被认为是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海尔仍然难与真正的国际品牌抗衡,这是海尔产品没法像三星、西门子那样卖得贵的根本原因。可以说,中国企业一日不突破品牌瓶颈,则一日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企业。一旦企业被贴上山寨的标签,则永远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品牌。低价策略或许能让企业风光一时,绝对不可能让企业盛行一世。事实上,“山寨+低价”的 营销战略 ,让企业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位置,未来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

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达过一个观点:占领一个市场的时间越短,退出这个市场的时间越快,这是无数企业反复证明了的铁律。至今商业世界没有靠山寨赢得未来的先例,未来也不会有。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基伍国际们不要把国际化想象得那么简单。


京ICP备12005558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 ……
阅读更多【海尔】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清华金融班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学费9万以上高端班 学费6-9万总裁班 学费4-6万总裁班 学费3-4万总裁班 学费2-3万研修班 学费1-2万培训班 学费1万以下短期班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