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但还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部蕴含许多管理理念的管理宝典。
《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思想就是“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盲目地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与肝有关的脏器着手。在中医中,五行的相克相生是很重要的理论,因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治肝要从五行与肝有关的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如果把生木的水和木生的火治理好了,肝就治疗好了。这也是中国人与国外的逻辑推理思维不同的地方。国外的医学专家当听了治肝应先治肾和心这个论点,肯定会一头雾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中国化的思维是整体思维,肝出现问题,必定要找出肝会出现问题的源头活水,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更多有关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著名 国学 专家段俊平先生文章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