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信奉:唯有专业化才是企业成功的法宝。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朋友多元化成功的故事,不断地在冲击我这个信念。是因为我的固执和保守而看不到真相?还是这些多元化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呢?如果得出错误的结论,要么失去许多本该属于你的机会;要么因为自己的动摇,影响了专一。
专业化的理念来自于西方,由于充分的竞争,使得社会分工非常细化。每一家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有自己的绝活,将自己这点事做精、做细,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多元化做大、做好的确实不多,像通用电器这样的公司属于凤毛麟角。
而在当今的中国,甚至香港,多元化做大、做强的不在少数,比如李嘉诚等。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会涉足 房地产 ,有些人原来是做服装的,有的是做建材市场的,有的是做国际贸易的。
我有一个朋友涉足房地产、百货、酒店、电子商务、矿产、 私募 投资等领域,而且做得都非常成功。仔细观察他的这些生意,也并不是投机之举,都有一套比较长久和完整的思路和想法。
我在上海还认识另一个神奇的企业家,本来是做房地产的,将物业交给国际酒店集团经营,觉得他们做得也不怎么样,自己接手管理了;将物业租给别人做卖场,生意火爆,他也准备自己做百货业了;觉得自己物业群里的电影院生意也不错,据说又准备涉足影院……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这样的老板不屑一顾,认为见异思迁,什么也做不好的。但结果并非如大家所想,至少目前如此,那家他自己经营的酒店,生意也不错。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看到中国这么多企业家,成功地经营多元化的业务,我确实觉得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要仔细地想明白他们成功后面的原因。
首先是机会多多。许多企业家是因为各种机会来到眼前才去做的,而不是研究、调研、计划的结果。
二是中国目前国企、外资、民企这三种不同的企业性质并存,民企的灵活和机制使得在某些领域的竞争特别有优势。比如跟外企相比可以更快地决策;跟国企相比,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民企是最容易倾向于多元化的。
三是竞争的环境不是特别残酷和激烈,在各个领域真正有实力的对手不多。过去几十年,不管是在品牌上,还是在人才上,各领域都没有培养出特别强的玩家。
四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在提高。尤其是中国最优秀的那批企业家,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些“农民企业家”了。他们懂得网罗人才,懂得运用 资本市场 ,懂得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也学会了如何和政府打交道。而且这些企业家本人精力都极其旺盛,工作非常勤勉。就像我认识的那位上海企业家,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周六、周日都不休息,依然精神头很好。晚餐二两白酒过后,依然神采奕奕。
我相信这些企业家不断地多元化,目前阶段还属于不断扩大疆土的阶段,还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整顿、发展的阶段,将每一块业务都做好、做强。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面临许多风险,因为很少有人在每一个涉足的领域都独领风骚。强中自有强中手,通过充分竞争,大部分人会自愿或不自愿地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这又是“专业化”的开始了。也会有少部分人,发展成像通用电器和长江实业这样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集团。另一种多元化的方式是做投资。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投资,而是股权意义上的实业投资,比如复兴集团。通过财务手段控制企业,通过一流的人才治理企业,再通过优质的经营业绩,在资本市绸得更多的资金,控制更多的企业。
所以说在当今中国,确实是机会满天飞的阶段,不管是金矿还是煤矿,都在地层表面,稍微挖一挖就是财富。因此,许多企业家的多元化并没有错。篮子里有许多蛋,总比只有一个蛋要好,不仅富裕,而且抗风险能力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