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自身的生态系统,在贾春宝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构成之中,包括内部生态系统,外部生态系统和辅助生态系统三大部分。
企业的辅助生态系统由智囊与顾问机构所构成,外部生态系统由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产业链,比如媒体关系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分销渠道与外包机构管理构成。企业最为核心的是内部生态系统,比如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从决策到管理再到执行之间的协作流程,在所处的特定阶段,企业所制订的相应目标与执行。
很多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看是决策层的问题,实质上更多的是中层的问题。企业中层是企业生存的脊梁,是基层执行者未来的希望。从他们身上,执行者不仅能看到企业的未来,更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从他们身上,客户与外部机构不仅能看到企业的未来,更可以看到自身跟他们合作之后的未来。
中层不仅决定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决定了决策的执行性,在执行之中会有哪些偏差,所制订的目标有哪些是不切实际的。中层甚至会对于 人力资源 团队的去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几乎每个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员工,都是激情万丈地对未来满怀期待,都是要投入到一项让自己乐于奉献的事业之中的,但现实问题却是让自己感觉无用武之地。最终激情逐渐石化,自己也被企业无情地淘汰,当这些成为习惯性的恶性循环,自己也逐渐感觉悲哀,为自己,更为所服务过的企业而悲哀。
一个优秀员工加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企业精神领袖的感召,但TA每日 所面对的仅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所以对顶头上司的感觉将直接决定其每日 的状态与去留的决策。
你在一个企业中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你在以后机构之中的从业经历与主观能动性,甚至会给自己的生活留下阴影。当你为自己的因循守旧与怠惰而找借口的时候,你的内心就已经被消极的老年姿态而控制了。
当员工对于企业的环境从满怀期待逐渐变得无奈无助,从激情万丈到消极怠惰,从怀揣梦想到安于现实,就很难再让自己决心为企业奉献了,更多的是在怠惰之中消磨时光,更多的是在让自己随波逐流,这不仅在耗费企业的生命,同时也在耗费自己的职业生命。
企业的决策流程更多的决定于机制,而机制不仅包括决策流程、而且包括执行流程与协作流程。当然还包括形象树立与传播机制,预警与危机防范机制。比如 企业文化 、各项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性的决策,所有这些,貌似是决策层的职责,但其实却是一种误解。
因为决策层的一切定论都是建立在中层建设性方案的基础上的。当中层管理者面对压力总是蜷缩在角落里,却从来不去想积极的应对之策。把一切创造力都发挥在企业的内耗上面。总是认为我只有尽力而为,别人是否会提供动力,却不是我所能影响或者要求来的时候。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推卸责任的心态。
在企业的中层之中,总是有人在等待,等待决策层做出最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等待执行层面的规则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流程都由决策层来直接制订并批复,甚至当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在企业需要针对相关外来打击进行防范的时候,都需要最终的决策人来拍板定夺。
决策机制并不应该是从上至下的,更应该是管理层根据市场状况,综合执行层的意见,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思考与研究之后所提出的方案,然后由顾问层进行缜密的论证之后,再加上一些管理层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因素,做出决策。然后管理层根据决策制定出执行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奖惩制度。
让居于企业中间地带的管理层有余力去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勇敢地进行错误的尝试,即使事实证明其错了,都要用包容的姿态去给其提供改正的机会,如此的企业,才是拥有足够宽广的空间的,有未来,充满活力的企业。
在企业中层看来,所有的决策都并非单纯地拍脑袋那么简单,而是至少经过缜密的思考与审慎的研究的,领导的决策需要对执行过程负责,需要为执行之中所出现的所有阻挠负责,需要为结果承担责任,但其实高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就是在拍脑袋决策,而这无疑是会导致恶性循环的起因与根源。
当管理层等待决策层做出批复,执行层等到管理层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的时候,总是会让最佳时机从身边错过去,随着时光流逝,管理层就会顿时感觉压力巨大。会带着怨气去工作,而会产生相应的消极效果。
企业所承担的一切市场压力,都不应该由决策团队自行承担,把决策失误推给决策层,把执行时候的差强人意归结于执行层,把从外部所承受的压力归结于市场的残酷性,如此习惯于推卸责任的中层是难以堪当大任的。
虽然我们不应该武断地认为那是中层管理者的职责缺位,但至少作为管理者没有起到基本的衔接作用。因为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脊梁,是需要承担承上启下的职责的。而压力不单纯在中层身上,更多的是由基层的执行团队来支撑的。
从人的个体角度出发,发现问题仅仅是预警或者报警,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在职场之中,其实更多的是在培养一种意识、思维方式与处理问题的经验与技巧,那就是从防微杜渐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从积极建设性的角度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从系统性与切实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当我们没有相应的平台环境与机会授权的时候,我们会由于受到限制而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当我们真的得到机会与授权,我们自己去完善相应的平台与环境的时候,我们就会顿时感觉到压力。那种压力会让我们有芒刺在背的感觉,既踌躇满志又感觉任重道远。
只有争取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并从决策层那里得到更多的话语权,在寻找并匹配相应的人员的中层管理者,能得到堪当大任的人才,只有能推动自己前行的下属执行团队,如此才能让自己拥有更为前瞻性的思维方式,从全局角度去思考,提出要求与改进条件。
当居于管理者的中间层具有相应的思维方式的时候,你是可以跟老板领导拍桌子的。因为在特定的时候,位于中间的管理层比位于顶端的决策层看得更远,考虑问题也更务实,更能为企业规避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