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时下企业谈论最多的是两件事:创新和转型。其实这个问题从2005年之后,开始出现。当时的压力来源于出口经济面临打压,国际贸易争端日益增加、国内大部分行业开始大幅消减或取消出口退税;但这种压力因为国内的投资拉动而减弱,大多数企业没有感觉到转型的迫切性。直至今日,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转型压力,每一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顺应大势,否则会面临生存的困难,由此,创新与转型才有了切实的紧迫感。只是,事到眉头,很多企业乱了心智,颇有病急乱投医的意味,不知道应该怎么转型、如何创新。

    把时间再往前拉一拉,回顾一下本土企业的成长历程,其成功有两个重要的支撑点:外有变革 开放的经济环境带来的大量机会,内有创业者的开拓精神产生的强大推力。简单点说,一个有勇气的老板带着一群愿意追随的人,把外部机会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基本上处于生意的状态。这应该被尊重和肯定,那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初期的二、三十年也不过如此。但面向未来,本土企业面临的挑战却非常之大:要把生意变成一个组织,要依赖组织的力量来进行经营创新,要从依赖个人转向依赖团队,从依赖机会转向依赖能力;要对业务进行升级,无法依赖简单的大规模制造再获得维持,更勿谈成长,企业必须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依靠技术和营销来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否则无法应对内忧外患:内忧为国家经济转型期中的震荡,外患为集中精力到中国市场来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潮下,跨国公司几乎有了同一个战略:到中国市场寻求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产业集中和竞争升级,也加大了本土企业的生存压力。

    所以,确切地说,本土企业需要做的是:组织转型和经营创新。组织转型是基础,只有依靠有组织的力量,才能谋求企业的经营创新;经营创新是条件,依靠组织的力量,不断创造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谋求在价值链中的合作地位。

    面向未来,本土企业别无选择,必须致力于构建系统,建立一个有力量的组织,并依靠这种力量持续成长。竞争的环境变了,企业“以往的成功基础”日渐弱化。以前,我们靠领导者的直觉做决策,领导指哪,队伍打哪,百试百灵。这个成功的过程也埋下了一颗失败的种子:只有领导者承担了无依赖的市场压力而不断成长,而其他人都是在领导的指示下做事,逐渐失去思考的习惯和思维力,无法独立面对决策,整个企业是受领导者个人指挥的,没有形成一个自动运转的系统。“成功”日益变大的过程,也是“失败”发芽成长的过程。于是,麻烦出现了:随着规模的增长,领导者越来越忙,首尾不能兼顾。领导一上到战略层,执行的事务总做得不尽如人意,再回到执行层,战略的事情又没人思考;领导者被大大小小的各类事务折磨,几无精力从容带领企业继续成长。领导者的精力和眼界,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绩效,这成了本土企业的宿命。

    本土企业要下大决心进行组织转型。2005年,我与利郎领导人王良先生交流,他曾坦言,“历史上的成功,是靠我的直觉和聪明想出来的招术,但发展的过程让我明白,招术打不过系统”。没有系统,企业就随时有崩溃的危险,谈不上持续成长。但构建系统何其艰难!迄今为止,也不过是华为等数家而已。真正的艰难,并不是无章法可循,而是变革过程实在充满苦痛,障碍多多,很难坚持。尤其是人的旧有习惯和认识,是变革面临的主要障碍。

    常言道,一个人的习惯是习惯,一群人的习惯就成了习惯势力。

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足以动摇领导者的决心。领导者常常发现,一旦变革,大家反倒不会做事了,企业在短期内就陷入低效甚至瘫痪中。于是,领导者郁闷,继而大发雷霆,本来队伍都是等领导者告诉怎么做的习惯,现在领导发威了,就更不敢主动做事了,谁都不想犯错。而一个领导者,何以推动一群没有主动性的人?有的领导者决心很大,一看无法激励内部队伍,干脆找外部空降兵,实施换血计划。然而,任何换血计划都难免会形成短期内的文化冲突和利益冲突,而且换血只能是调整人才结构的手段,还是要带动原有人才的能力提升与协同体系建设,而领导者往往缺少耐心和智慧来引导这个过程的转变,冲突时常发生。再加上经营业绩的压力,往往三、五个月,领导者就动摇了,变革过程被中断。企业转型没成,又退回原点。

    本土企业必须经历成长的痛苦,下定决心进行管理升级,实施组织转型,蜕变成现代企业,摆脱单纯依赖企业家个人才干和外在机会的状态,依靠一个系统,依靠有组织的努力,依靠组织系统的内生力量,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要认识到,组织转型是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就能解决问题的。经常看到企业反思自身缺少管理,没有协同,无责任承担……谈及诸多问题,领导人也认为需要转型,但一上来就进行薪酬变革,试图通过薪酬调整来传递组织压力,迫使员工做出行为上的改变。这是把转型简单化了,结果常常是转型未成,反倒增加了内部复杂性,产生更大的麻烦。

    组织转型是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有三个原则是需要遵守的:第一,要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而不是单项管理职能的改进。管理学的教学中,通常把职能作为研究对象,诸如人力资源问题或者营销问题;但企业的实践中,这些问题是缠绕在一起出现的。企业要学会站在整体上去思考,而不是着眼于单一或局部的管理问题。放在整体思考中,构建转型的步骤、计划和方案,稳步推进。第二,要坚持“以小见大”的方式。好高骛远与鼠目寸光,同是企业成长的大敌。企业不要只做遥远的事情,也不能过分关注眼前,而要“从未来着眼、从现实着手”,“做现在的事、并使其对未来有价值”。从现实的紧要问题推进,关注于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出一个系统来。第三,要“先打雷后下雨”,多花时间统一人的观念,再进行制度上的改变;而且雷要多打,雨要缓下。要多下力气在重要问题上——诸如发展机会、战略举措、整体计划、关键环节、系统价值观等事项上——通过学习 、研讨、学习、沟通等各种方式,建立组织成员之间,尤其是要员之间的共识,而后让这些人有意识地来带动组织转型。

    当然,组织转型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最佳时机当然是企业经营一帆风顺的时候,尤其是处于快速成长期。如果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再来寻求推动转型过程,则要艰难得多。目前,在国家经济面临转型的时期,很多企业也在面临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调整,如何通过经营创新把这个过程与组织转型结合起来,本人将在下期再与各位读者讨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逆向思维》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境界思维: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