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谈不上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处于行业的末端,饱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的匮乏,同时他们有着区于常人的坚强斗志,曾经的他们辉煌过,利益过,但随之也淹没在行业快速进程的浪潮里,如今他们奄奄一息,他们是温水里的青蛙。不想离开,不忍放弃,是化妆品情节?还是自身的面子工程?
在笔者看来,资金、人才、技术的占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远远不是核心所在,在近期某媒介举办的化妆品大会上,某“知名”化妆品企业老总意味深长的一句“成也萧何败萧何”赢取了观者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么是不是“老板决定一切”呢?理论上是成立的。
个别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盲目为企业招“贤”纳“士”,考核成了形式,只要雇方愿意,不论经验、行业背景。统统可以上位。这一方面违背了招人为发展的基本初衷,为企业后期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注定了人员流动会频繁。且人员素质方面,问题多多,有业内人士总结过,如果职业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考核没有卡到位,会留下三种类型的“人才”,即无经验型、消遣度日型、及过度型。
我们知道人员挂钩的是体制,这样的人员组建的体制当然不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实质效益。恶性循环也就此开始。
这就回到为什么说老板决定一切理论上是成立的,理论上公司体制是掌舵者掌握的,体制是相对复杂的“人”与“物”的结合。当然还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镶嵌在内。
“人”即包括现有体制的所有人,“物”即产品,历史遗留问题相对较广,粗浅的讲是先前的“人”与先前的“物”让现有的体制埋单。
掌舵者掌管的是公司方向的核心者,其中不乏一些不关注或者表面关注终端实践,所谓的“断层”一族,即在战略与思路上不能准确吻合市场发展规律,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思路一直是贯穿于整个公司体制从始至今。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也就十分贴切,问题在于,如果领航人自身不反思,没有意识。职业经理人及员工的形式化就在所难免,不幸也就一直挥之不去。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上面提到的历史遗留下的弯路产品,让现有的人员埋单,有失公平。相对公司而言这又是无法推倒重来的问题所在。两难之间的较量,最后一切只看结果。结果论让掌舵者自身丧失了看问题的能力,不面对问题,甚至麻木。导致恶性循环无处不在。
结果论导致人员分化成两类,一种是看不下去,另谋高就。另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为了消遣度日而走上形式化。
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此体制在留人方面也无从谈起。最后公司成了“学校”,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
如此看来,不幸是否就该早些关门大吉?这又上升到文章开头所说,化妆品情节与自身面子工程。
有问题的需要变革 ,不能快但要改。
正视问题的所在,老板需要在员工方面的问题上做文章,挑出一些客观因素搁置不谈,再在问题里找问题,并落地解决。问题的主次排列好,花多大代价去解决,解决了会不会有效果等。另一方面需亲临市场填补断层的空白,面对所有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坚信只要触碰到问题的核心,并加以改进,收效既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