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与社会时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命运决定了另外一个命运。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现代知识与信息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其管理逻辑恰好是相反的:在农业社会里,商业管理的逻辑是基于“个人能力”而发生,个人随意的大胆冒险,成为了商业英雄的代名词;在工业社会里,企业管理的逻辑是基于“组织能力”而发生,个人随意的冒险行为,恰好成为了企业效益和效率无法实现的罪魁祸首;在已经来临的现代知识与信息时代,“个人能力”再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但是,它与传统农业时代的个人商业英雄,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所说的“个人能力”,其真实内涵是指“知识”本身——知识而不是资本,成了现代企业效益和效率的最重要的来源。
从形式上来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现代知识与信息社会三者之间的管理逻辑,演绎出的变化是“个人能力——组织能力——个人能力”。但是,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管理,推翻或颠覆了另一个时代的管理。
糟糕的是,由于历史进程的原因,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现代知识与信息社会三个完全不同的时代,竟然同时存在于现阶段的中国。目前,中国企业其实是处在农业时代管理向工业时代管理的转型中。但是,尚未彻底摆脱传统小农意识和人际权谋关系的中国企业管理,却又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遭遇到了知识与信息时代。
这就导致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逻辑的严重混乱: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恰好是医治传统农业时代的个人随意、自由和散漫的良药,但是,已经来临的知识与信息时代,则恰好成为了缺乏人性关怀、限制个体解放和束缚知识创造财富的绳索,而一些所谓面向传统挖掘“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做法,又恰好成为了传统的树立个人权威、建立个人魅力领导方式的翻版,成为了活脱脱的压抑个性和知识解放的凶手。
因此,从横向角度刻意强调民族性的管理逻辑,事实上成为了一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大箩筐,不但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现代知识与信息社会三者之间的管理混为一谈,甚至出现了相互替代的混乱局面。
就目前中国整体企业管理所处的状态来说,首先需要迫切解决的管理问题,是从传统小农社会商业管理走向现代工业社会企业管理的转变。其中,“可复制性”、“数字意识”、“职业能力”,成为了中国企业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这也是企业管理从个人能力走向组织能力所无法回避的三道门槛。
“可复制性”——现代企业规模管理的基础
规模是企业竞争与赢利的基础。工业革命后的300年间,最大的一个商业成就,就是诞生了大量的大型厂商组织。在此之前,拥有数十人的小作坊,就已经算是当时了不起的“庞大”商业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