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子学管理,首先就应领悟老子先哲提倡的“无为而治”,“无为”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地“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不顺应自然而是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干扰、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
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治理公司都应按照“道”的标准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营管理、军事管理或社会文化管理,都概莫能外。
2、“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却是对上层统治者尤其是对君主的要求。在公司治理方面自然是对应公司的第一把手。
3、“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上层对基层的活动采取不干预、少干预的态度。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尤其是企业的一把手,更应深入领悟“无为而治”的深刻内涵,看似简单但却极富深意,当企业家领悟了“无为而治”并开始用“无为”的管理哲学来治理公司,那么无论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公司治理都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内耗,提高组织活力,因为无为的管理思想本就是要求管理者探索管理的规律和加强自身修养,尊重规律,逐步减少不合规律的作为、消耗和浪费,增加产出,提高效率。
“无为而治”这种管理思想如何与管理手段结合呢?我推荐“黑箱管理法”。
在控制论中,通常把所不知的区域或系统称为“黑箱”,而把全知的系统和区域称为“白箱”,介于黑箱和白箱之间或部分可察黑箱称为“灰箱”。一般来讲,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存在着不能观测但却是可以控制的“黑箱”问题。比如,我们每日 都看电视,但我们并不了解电视机的内部构造和成像原理,对我们而言,电视机的内部构造和成像原理就是“黑箱”。
黑箱是我们未知的世界,也是我们要探知的世界。如何了解未知的黑箱呢?我们只能在不直接影响原有客体黑箱内部结构、要素和机制的前提下通过观察黑箱中“输入”、“输出”的变量,得出关于黑箱内部情况的推理,寻找、发现其内部规律,实现对黑箱的控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黑箱方法。
我们在前文中已提及:“无为”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企业的成长、发展也应符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规律,以及符合企业自身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运行人的所思所想则相当于“黑箱”。如何正确对待“人心黑箱”,是人员管理的关键所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主客体关系。
对于刚接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来说,他唯一可能把握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就是对被管理者的输入和被管理者自身的输出。在这里,所谓输入,就是向被管理者发号施令,贯彻管理者的意图。所谓输出,则是被管理者对输入做出的反应。经过不断反复,管理者就能不断接近被管理者的“人心黑箱”,最后揭示其内部状况和规律,从而实现初级管理目标。黑箱理论告诉我们,人们观察和控制的,只是那些人类目前的能力尚不能完全驾驭,但要使客体按既定目标变化,又必须驾驭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对整个客体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管理者对那些于整个客体的存在和发展无足轻重的因素也根本不必过问。在实行这种目标管理方法时,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科学地确定被管理者应完成的任务和指标,并为之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至于被管理者如何完成管理者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则应由被管理者实行自我控制,管理者不要直接干预。
管理者少干预甚至不干预,可以使被管理者拥有较大的自我控制的权力,为他们发挥才干留下充分的余地。被管理者也不应事事请示,只有在事情本身已经越出自己职责范围的情况下,才应请求管理者出面解决。在这个意义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管理者应主导方向,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正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
例如:某公司总经理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是管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员工工作没有热情,消极怠工,从不主动思考,只是应付领导交办的事项,更无创新精神,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位总经理没有恰当地使用“黑箱管理方法”,从来不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职责和功能上的区别和分工,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大包大揽,久而久之,员工们怨声载道,人心不宁。
只有科学地使用黑箱管理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人员潜能,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