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组织结构的粗放式管理:企业虽然有组织架构,但由于很多管理者胜任不了本职工作,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大小事务依赖上级才能得到处理,管理断层,降级使用。老板在做高层该做的事,高层又在做中层该做的事,中层又在做基层该做的事,组织架构成为软骨,趋于瘫痪。

    中小企业在机制建设上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结构”问题。什么样的“结构”将产生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功能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结构”的合理性却是很多企业老板包括管理者所不明白的。

    通过对大量中小企业的调研和变革,泽亚企管认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就其内部的组织结构而言,只能被称为“作坊”,谈不上工业企业。这种“作坊”式企业,表面上,从组织结构上看,虽然也有总经理、厂长、经理、主管、组长、员工,但从权威结构上来说,除了老板(老板一般是总经理)外,其它的人都不具有管理权威。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企业就是老板的独立王国,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的老板都是从营销出身然后创办企业的,他们思维活跃,灵活多变,既不喜欢自己受约束,也不希望员工办事呆板、死脑筋。反正,如何方便就如何做。所以,在这样的企业,制度化建设是很难落地的,尽管企业出于管理的需要,也制定了很多的制度、流程,但大多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笔者调研某企业时发现,企业的制度、文件都是长期锁在柜子里,到了ISO审核时才拿出来学习下,而在平时却根本看不到的。难怪询问管理人员时,他们也不知道企业有哪些文件!

    企业内部很少有标准,树立不起制度权威,企业的运作就只能极度依赖那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尽管他们从基层提拔起来,学历、文化不高,尽管他们缺乏正规企业的管理经历,但他们有经验、懂技术。他们可以不吃不喝地干上几天几夜,但他们毕竟是经验型管理者,他们的管理能力普遍不足,他们在管理上属于这样一种人: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不会授权下属去做,所以,他个人的工作效率可以,但他所带领的部门业绩却不佳;他也会计划 下属一些工作,但却很少去检查,下属做到哪了,做得怎么样,等到出了问题后才知道;他也会帮助下属处理一些工作,但他很少培养下属,去提升下属的能力;他喜欢呆在车间,忙忙碌碌,却不喜欢看报表,进行数据分析;他们也没有做计划的习惯,而是做到哪算哪,只要在忙就行!他们很少总结,问题出现后也很少采取改善措施。

    总之,他们更多的是扮演着一个做事者的角色,还没有成长为真正的管理者!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从高层到中层,从中层到基层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一种人。

    由于很多管理者胜任不了本职工作,直接导致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很多的大小事务要依赖上级才能得到处理。老板的个人权威大于组织权威,高层的越级指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低下,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断层,企业的组织层级越往下走,管理的真空地带就出现得越多,相应的企业的控制力就越弱,执行力也就越差。造成许多的工作有计划无结果,有指令无执行,最终不了了之。

    所以,虽然企业有组织架构,但如果出现管理断层,组织架构就会成为软骨,趋于瘫痪。

    管理断层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造成管理人员的降级使用。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管理人员都在被降级使用着,老板在做高层该做的事,高层在做中层该做的事,中层又在做基层该做的事。一级一级地降级使用,一层一层地越位管理。依赖上级做管理是降级使用的典型特征。而很多的管理者却乐此不疲,甚至认为,下属做不了,自己却能搞定,尽管忙点,但这不正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吗?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依赖性对企业管理所造成的危害性。

    首先,它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组织结构秩序,使组织运作低效。依赖上级做管理,说明很多的工作要上级推动或上级带动着做,才能做起来或出效果,而上级一旦放手,工作又会返回原样。就像睡不着觉吃安眠药一样,开始时可能有效,服药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对安眠药的依赖,慢慢地上瘾了,又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安眠药都不起效果了,结果还是睡不着觉。什么事都等着上级来发号施令,什么事都等上级计划 了才做,虽然上级可能并不是事事亲力亲为,但很多的时间却被原本下属该做的工作所占用了,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治标不治本”,身为上级的管理者会越来越陷入到下属的工作中去,而原本自己该做的工作却因为时间与精力的有限而只能有选择性地做,最后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同样,作为企业领头人的老板也经常陷入这种降级使用的困境中,每日 都很忙碌,因为,下属的很多工作都转稼给了老板,而老板又没办法再往上转移。为了企业,老板们也只好事无具细地打理着。当然,也并不是老板不想授权,让自己变得那么忙碌,而是确实无人可授。这也是有些老板为什么这么忙的原因?

    其次,这种降级使用,更强化了下属的工作“无为”性,因为什么事都有上级在处理,自己也就懒得动脑筋了。上级计划 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就可以了。而对于上级未关注的工作,就算自己想到了,也很少主动采取行动去做。因为,他们也很少有时间去做,他们也在降级使用着,在做下一级的诸多工作。企业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每个人都在忙,但都是在替别人而忙,自己本职的工作却没有做多少!部分管理者也意识到这点,也要求下属提升管理,做好份内工作,但这样的管理者毕竟少之又少,如果真这么做,可能会让自己更加难受,因为自己工作的难度肯定大于下属的工作难度,就算自己同意,下级也可能会不同意,何必多此一举呢。

    企业中最忙的那个人也许要算老板了,因此,许多的老板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能为老板分扰?

    第三,降级使用其实也是在越级管理,该做的事没做,不该做的事又做了,而下级又设了这样一个岗位,纯粹的多头管理,导致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不知按直接上级还是间接上级的意见办,左右为难,于是,能拖就拖,能做就做。企业内耗严重。管理断层采取的对策是降级使用,不靠培养下属、提升下属的能力来进行,而是用替代下属、做好下属工作的方式来处理,这对自己、下属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正是因为降级使用,使企业的组织架构成为了软骨,趋于瘫痪。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