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浙商抢食温州金融变革 “奶酪”
在全国各地创业打拼的各大浙江商会会长对回乡投资有什么想法与期待?又有些什么样的担忧与困难?《浙商》记者分别对十大省外浙江商会会长进行了采访。
NO.1:服务贴心更重要
“乡音不改,故土难舍,在外越久,越想回家。”浙商与浙江兴衰与共,浙商回报家乡其心拳拳。然而,每一个听到回乡感召的浙商,都希望得到家乡政府更多的帮助。对于回乡投资,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期待和建议,是希望更多的“硬”的政策支持,还是需要更多“软”的温暖关爱,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李国庆:省外浙商企业规模不一,行业多样,回归的能力和意愿也各有不同。我觉得可以从生产要素回归、慈善爱心回归和情感回归等多个层面创新回归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回归的积极性。
此外,各有关部门应每年召开回归项目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加强与省外浙商的联系和服务工作,开展优惠政策宣传和项目交流互动,扩大“回归工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赵勇强:现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政策大同小异,与其比谁的政策更优惠,不如比谁的服务更贴心。浙江地区与中西部省份相比,无论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方面,成本都要高出许多,但服务如果做得好,可能会增加不少吸引力。另外,政府应该出台一整套项目招商方案,让外地浙商回归投资时有的放矢。
钟涛:希望当地政府能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同时希望项目落地后的后续服务和支持也能跟上。
郭向东:我们在外打拼多年的浙商认为,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能像浙江这样对回乡投资如此重视;但关键是要搭建一个浙商互动平台,加强浙商凝聚力,壮大浙商队伍,发挥浙商聪明才智,而商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徐文忠:希望浙江省政府出台的招商政策,对内、外浙商能区别对待,对回归的浙商能多些优惠,这样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张国芳:投资当然是以亲情投资,因为我是“浙商”,浙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叶落要归根,所以我们都应该早日回归,建设美好家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期待家乡政府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优惠政策及环境等。
曾昌飚: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关心省外浙商的发展,去年隆重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今年春节期间还组织慰问组走访慰问省外浙江商会会长的家属,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非常期待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广大省外浙商都是渴望在家乡投资兴业的,当初离开家乡闯荡天下都是有各种各样的背景的。现在非常期待家乡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用实际执行力让广大省外浙商体会到回乡投资所被重视的程度、所应得到的待遇和为家乡做贡献的多赢回报。总之,应该说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省内外的普遍共识,也将成为全球广大浙商的共同行动。
葛永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2011年省内人均GDP也已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因此,现有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作出调整,与增加内需相关的产业将成为投资重点,例如现代文化旅游项目、酒店宾馆等现代服务业、商业摩尔、新兴科技研发产业较好。
张国标:上海的浙商一直有抱团反哺家乡的构想,部分浙商已付出实践。希望通过回乡投资,浙江不仅可以从上海引进在沪浙商的资本,还能引进我们所能组织的社会资源、先进技术和各类信息。此外,希望浙江能够借助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平台功能,为本地经济的下一轮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何明东: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与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小投资者扶持力度,如简化立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真正做到招商、亲商、扶商、安商、富商,让回乡投资者安居乐业。
NO.2:加强土地等要素保障
对于浙商而言,回乡容易,但投资牵涉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商业考量。浙江的资源禀赋之局限、市场竞争之激烈,或许都是多数地区所不及的。而长年在外的浙商,回乡投资是否会遭遇水土不服?风险和忧患到底会出现在哪些方面,这或许是浙商回乡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李国庆:我认为,浙商回乡投资的困难主要是生产要素制约,尤其是土地制约。当初,正是因为“人多、地少、吃不饱”,众多浙江人才走出浙江闯天下。而今,浙商回归家乡投资,资源要素匮乏,仍然是绕不过去的“瓶颈”。
随着浙江省投资软、硬环境逐步改善,省外浙商在乡情、乡谊、亲情、友情的感召下,回乡投资热情日益高涨。但因为土地指标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回归工程项目悬而不能落地。即使是回归落地后的优质项目,由于发展空间的限制,面临回归后资源限制扩大再生产的矛盾。
另外,浙江投资环境建设方面仍有不足,相关部门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没有真正为企业着想,存在不同程度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现象。当然,回乡投资还有融资难,人才、用工问题。
赵勇强:目前没有什么担忧,我们正等着政府具体的回归政策出台与实施。
钟涛: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政府部门在招商过程中的一些承诺不能最终兑现。
郭向东:目前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徐文忠:我们担忧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的对接平台很重要,接下来大家关注比较多的就是政策的具体落实和完善。
张国芳:担忧的是我们这些在外打拼几十年的人回到家乡,反而人脉关系不够,好多关系得重新开始建立,办事不顺利,投资创业、土地、人工等经营成本高,竞争优势不明显等。
曾昌飚:应该说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是每一个闯荡世界游子的内心夙愿。要是谈到担忧的话,就是有一点担心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理想的差异。
我希望家乡各级政府营造有利于浙商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切实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发展和省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也由衷地祝愿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葛永品:我对家乡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对回乡投资抱有很大期待。对回乡投资提三点建议:一是回乡投资企业要有回报,不能把回乡投资当作一项公益事业;二是当地政府加大对回乡投资企业扶持政策;三是政府加强对回乡投资企业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回乡投资环境。
张国标:对比苏南地区,浙江相关部门在项目推动效率上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确定的投资项目,希望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要出现“肠梗阻”的现象。
何明东:目前,浙江投资创业成本高,土地成本、人工成本高于中西部地区,需要将税收、土地优惠等政策落到实处。此外,还需要积极提供投资信息,构建良好的金融秩序,避免浙商回乡项目投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NO.3:加快建设浙商总部大楼群
当前省外浙商在全国各地兴建浙商大厦,作为各个地区浙商联络感情、互通有无的重要载体。而今,浙商大举回乡投资,是否也需要在浙江省内兴建浙商总部大楼群,作为浙商回乡投资的桥头堡,以此网罗天下浙商,共同参与回乡经济?
李国庆:浙江从2006年开始着手实施引进省外浙商回乡创业的工作。为此,浙江不断完善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大量走出去的浙商也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会选择回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浙江创业环境好以及浙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浙商们在当地纷纷建立了“浙商大厦”,在异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家”。随着浙江省投资环境逐步改善,省外浙商回乡投资热情日益高涨。浙江省委、省政府应该给回归的浙商创造一个平台,我觉得可以兴建浙商总部大楼群,让在外的浙商回来后有所依托。
我们这些在外浙商会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的实践中来,在更高层面上实现“闯天下”和“强浙江”的有机统一,为促进“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更好的融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勇强:我们非常赞同在外浙商总部回归,但企业各自情况不同,最后是否回归要因人而异。另外,我们不鼓励企业盲从回归,条件成熟并且没有太多牵绊的企业,可考虑将总部迁回浙江,目前我们商会还没有接到有关总部回归的邀请。
钟涛:这是一个好现象,但要讲究总部基地质量,不能搞跟风。当然,如果有好的总部基地,我们也会考虑回归的。
郭向东:其实企业总部放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看总部所在地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将总部迁回要看具体情况。但总部基地可以在浙江搭建一个平台,和外地商会形成互动,将世界浙商联系起来。
徐文忠:建立总部经济大楼是个好事情,但是否回归总部还要看具体项目情况。
张国芳:在浙江省内兴建浙商总部大厦群完全有这一必要(我希望土地成本价提供,费用减免)。因为生活在浙江,事业在省外感觉还是在漂泊,只有这样才能安心、静心。工作在杭州,休闲在故居,那是每个游子的向往。
曾昌飚:我在2006年就已经建议,在家乡建设浙商总部大厦,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愿望能够在家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得以实现。
葛永品:回乡投资企业家长期在外,与家乡当地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不熟,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保护回乡投资企业。担忧回乡投资受到本地一些企业的排挤,这需要各级政府协调省内企业与回乡企业间的关系,确保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张国标:搭建好浙商总部大楼群这个平台,对于省外浙商回乡投资,有着集聚中心和信息汇总等多重意义。推动这个项目,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在选址、建筑形态以及运营方式上,都需要全盘考虑,做到万事俱备。
何明东:我们认为浙商总部大楼群可以以政府优惠政策为支持,以会员企业出资为辅助的模式兴建,创建优质的商务交流平台,建设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