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陆涛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最大化团队力量

                                  -访瑞尔齿科上海种植医生陆学伟

  

\

 

  从1991年在牙科诊疗领域工作至今,陆学伟已经是瑞尔齿科上海区种植方面的资深医生,同时身兼瑞尔集团上海区医务总监的职务。尽管陆医生注重自身的努力并怀有高超的医术,但他更相信制度和团队的力量。

  和忙碌得如同流水线一样的公立医院不同,瑞尔齿科更像是一个专业的私密会所。陆学伟认为瑞尔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这里把全科和专科医生汇聚一堂,将医生们各异的知识结构纳入到一个治疗方案中,使得方案更加完善。口腔疾病的治疗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么简单,仅仅专科就可以划分为口腔内科、外科、正畸和种植等多个类别,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病例,全科医生往往并不能掌控全局,这就需要专科医生的介入。

  “我们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把所有资源整合起来,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陆学伟介绍,他对瑞尔齿科内部完善的纠错机制颇为自豪,他自己也是纠错机制中的一名监控员。

  齿科内部有诊所主任牵头的讨论会,复杂病例经过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讨论,讨论的方案必须经由三个以上医生的认证才能通过。“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全面完善,还能使经验不足的新医生短期内迅速提升临床经验。”

  面对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瑞尔齿科有着完善的纠错体系。“我们拥有医务管理和医务检查两个独立的团队,后者负责对前者的治疗行为进行质量把关和监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双向结合,医生每个月都要将工作进行汇报,根管治疗的X光检测定期汇总到检查团队,如果汇总的数据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临床责任医生就要进行专业再强化。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机制同时也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完善。陆学伟谈到一件事,一个博士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负责一个修复病例,由于是一个简单案例,方案很快被制定,但刚一启动,医疗团队成员就在病例讨论中发现了该方案的不足,这个病人存在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的情况,需要进行牙颌学重建,医生迅速纠正了治疗方案,这个病例最终由专科医生首先对病人咬合高度进行重建,考虑到病人有夜磨牙的习惯,又补做了夜磨牙垫。

  医疗服务不是一个微笑一个关怀就够了,与病人建立信任是更重要的是职业素质。责任心和技术是两个概念,提升医患信任前提是要在加强技术的基础上强调责任心,不做违背医学原则的过度治疗。陆医生分析过他所有患者的年龄分布,大多在40到60岁之间,这是一个成熟的群体,多是一些事业成功人士。“高度自信,同时又要谦虚。”陆医生并不以“价格高昂”这样单一的维度来衡量高端治疗的含义,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将瑞尔齿科打造得“质价相配”。

  获得患者的信任并不是易事,陆学伟有位病人是一个著名的旅法钢琴家,这位女士在解放前就去了法国,有着老派的儒雅之风,只会说上海话,对新上海的医疗诊所并不熟悉,她在上海的表演在即,突然遭遇牙冠脱落,情急之下司机把她带到了瑞尔。长期在法国生活的她最初并不信任国内的医疗诊所,最初几次她进门就查看诊所的消毒隔离,“很好的装修并不能完全提高诊所的档次,病人最终看重的还是诊所的软性指标。”陆医生说。考虑到美观,医生们为她做了临时修复体,为了口腔的长期健康,又为她量身制订了牙颌垫治疗,同时将她口中的病灶牙全部治疗,这一治疗历时半年,全程有根管、修复和种植三科的专科医生三管齐下,做了包括种植和修复体等多项治疗,最终钢琴家满意极了,连声感叹,“没想到中国医生比法国医生还要棒。”回忆起钢琴家的评价,陆医生深感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治疗成功的成就感。

  陆学伟认为自己的病人群是很聪明的那一类人,他们阅历丰富,通过一次治疗,他们就能感知到医生的治疗计划是出于经济考虑还是完全以治疗牙齿为目的。建立完善的信任关系,陆医生的经验是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他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口腔卫生习惯几乎都可能影响他的口腔问题。在治疗前,陆学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一旦信任建立,这个人群也就是最容易合作的人群,往往非常能接纳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陆医生把病人看作是他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关注病人的生活圈子,聊他们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事件,他笑言他的病人善于融入团队,给治疗方案的完善和病情的长远规划夯实了基础。

  陆学伟医生有丰富的专业背景,他不仅担任瑞尔齿科多个管理职务,而且还担任Osstem AIC以及Nobel Biocare的讲师,专业的技术、良好的沟通相得益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