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悉尼·芬克斯坦(Sydney Finkelstein)出版了《成功之母》一书。芬克斯坦是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的斯蒂芬·罗斯管理学教授(the Steven Roth Professor)。
芬克斯坦以50多家曾经非常鼎盛的企业为对象,如安然公司、美国泰科(Tyco)、世通公司(WorldCom)、乐柏美公司(Rubbermaid)和施文公司(Schwinn),研究它们如何彻底失败。在《成功之母》一书中,他分享了自己的部分研究。原来,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有七种习惯。芬克斯坦称之为极其失败的管理者的七大恶习。
现在的一些失败企业,如动态研究(Research In Motion),也存在这些特征。不过,目前无可匹敌的企业,如苹果、Google和亚马逊,应该将它们视作预警信号(警示故事)。下文便列出了这些习惯:
习惯1:他们认为自己及其公司掌控着环境
这种习惯或许最能在暗中造成损害,因为它看上去十分可取。难道一家企业不应努力去主导其商业环境,塑造市场未来,并设定市场内部的节奏吗?确实应该,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与成功的领导者不同,失败的领导者从不质疑自己的霸主地位,无法意识到自己其实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支配下。他们大大高估了自己控制事件的程度,同时又大大低估了机会和环境在其成功中所起的作用。
秉持这种信念的首席执行官,会产生自己一统天下的错觉:就像某些电影导演一样,他们把自己视作企业的导演。在他们看来,公司里所有其他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执行他们的企业个人愿景。三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健熙(Kun-Hee Lee)在电子产品方面非常成功,以至于他觉得自己也能在汽车产业再现这种辉煌。他在已经饱和的汽车市场投资了50亿美元。为什么?没有这种商业前例。李健熙只是热爱汽车,并且梦想进入汽车领域。
习惯1的警示信号:缺乏尊重
习惯2:他们与企业非常一致,以至于在其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间,没有明确界线。
与第一个习惯一样,这个习惯也看似无害,甚至有益。我们希望企业领导者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公司中,将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保持一致。但是,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失败的管理者并非与公司太少一致,而是太过相同。失败的管理者并没有把公司当作需要培育的企业,而是将其看作自己的延伸。这样,一种“私人王国”的心态就开始萌生。
拥有这种想法的首席执行官,常常利用自己的公司来实现个人野心。其中,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大的滑坡谬误就是,他们为个人原因动用公司资金的倾向。一些首席执行官供职多年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觉得,自己已经为公司做了这么多,在自己身上花的这些钱,就算再无度,与自己的贡献相比也微不足道。这种扭曲的逻辑似乎便是丹尼斯·克兹洛夫斯基(Dennis Kozlowski)行为的成因之一,克兹洛夫斯基是美国泰科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他对公司的自豪感以及自身挥霍无度的自豪感,两者之间似乎在互相加强。正因此,他能够一边利用公司资金做私人用途,一边发表关于职业道德的真诚演说。现在,在一家规模庞大的企业担任首席执行官,可能也就是离一国之王一步之遥,且这是一个危险的头衔。
习惯2的警示信号:角色问题
习惯3:他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数十年来,我们都被教导着崇拜这种管理者: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导者,一分钟之内做出一打决策,同时处理许多危机,并且只需几秒就能看清把其他人难倒数天的情况。这种形象的问题在于,它是骗人的。总能干脆并果断地做出决策的领导者,往往太快地解决了问题而无暇考虑后果。更糟的是,由于这些领导者需要感觉自己无所不知,他们对于新知识和新建议的心态并不开放。
乐柏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施密特(Wolfgang Schmitt)喜欢展示自己快速理清难题的能力。他的一位前同事回忆在施密特手下做事,“大家开玩笑说,‘沃尔夫什么都知道’。有一次,我们正在谈论公司在欧洲进行的一项特别复杂的收购,沃尔夫没有倾听不同观点,就说,‘嗯,这就是我们将要做的’。”那些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领导者会排斥所有其他观点。如果你的企业或组织由这样的人管理,那么,你最好祈祷他的答案是正确的。在乐柏美公司,施密特给出了错误的答案。1993年,该公司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尊敬的公司,之后没几年,它就被纽威尔集团收购了。
习惯3的警示信号:没有追随者的领导者
习惯4:他们无情地铲除任何不完全支持自己的人。
一些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灌输其愿景的信念,并且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那些不支持领导者事业的人,是在损害其愿景。犹豫不决的管理者可以选择:参与计划或滚蛋。
这种习惯的问题在于,它既不必要,又具有破坏性。首席执行官们要成功达成自己的愿景,并不一定需要所有人都一致赞同它。事实上,如果消除所有异见,那么在问题萌生之时,破坏性的领导者便是自绝生路,失去了察觉和纠正这些问题的最佳机会。有时候,首席执行官只是压制异见,不让它们公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整个组织就玩完了。在美泰公司(Mattel),如果吉尔·巴拉德(Jill Barad)认为某个高级副手对于她的经营方式怀有严重保留,她就会将他们铲除。施密特在乐柏美公司创造出一种非常危险的气氛,常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解雇。新的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得不到首席执行官的支持时,许多人几乎是刚上任就离职了。最终,这些首席执行官的所有员工都完全支持自己。但是,他们将走向灾难,而这时,也再无人能向他们发出警示。
习惯4的警示信号:管理者离职
习惯5:他们是企业完美的代言人,痴迷企业形象。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些首席执行官:高调,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问题在于,在媒体炒作和荣誉面前,这些领导者的管理变得肤浅和无效。他们往往满足于表面上的完成,而不去真正完成事务。
在这些媒体宠儿的背后,是管理者生活的一个简单事实:如果不去奋力投身于公关,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就不会获得媒体的高度关注。当首席执行官们沉迷于公司形象,他们就没有多少时间来考虑经营细节。泰克公司的丹尼斯·克兹洛夫斯基有时会干涉非常微小的问题,却让公司的大部分日常运作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这种习惯的最后一个负面影响在于,当首席执行官将公司形象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时,他们就会冒险,利用财务报告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他们将财务会计视为公关工具,而非控制工具。安然公司的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和泰科公司的克兹洛夫斯基所使用的这种创造性的会计方式,显然是为了提升公司形象,欺骗公众:在他们眼中,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公关。
习惯5的警示信号:高调寻求注意力
习惯6:他们低估障碍
首席执行官这一职位的魅力之一,便是让人有机会支持某种愿景。然而,他们过度迷恋自己的愿景时,就常常会忽视或低估达成愿景的困难。而当他们发现,这些自己随随便便置之不理的障碍其实比预想的更为麻烦时,这些首席执行官反而愈发按照原计划一意孤行,陷入无尽的深渊。例如,Webvan公司的核心业务遭受巨额亏损时,首席执行官乔治·沙辛(George Shaheen)正忙于高速扩展这些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些首席执行官不去重新评估自己的行动,或至少暂时按兵不动,直至他们更清楚这些政策是否有用?一些领导者极需表现出自己的重要决策中都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他们承认自己犯了错误,那么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就可能岌岌可危。一旦首席执行官承认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就会有人说他们不够格担任这个职位。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得首席执行官极难在任何已经选择的行动中刹车,而且毫不奇怪,会导致他们更努力地去实行原计划。正因此,即使陆基手机明显更好,铱星公司(Iridium)和摩托罗拉也一直在往“铱星计划”中投资,花费数十亿美元去发射卫星。
习惯6的警示信号:过度夸大
习惯7:他们固执地依赖过去可行的经验
许多首席执行官踏上了失败的不归路,并且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加速了公司的衰落。他们想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核心优势,却仍然坚持固定的商业模式。他们坚持向市场提供已经消亡的产品,除了以往令公司成功的领域,他们看不到其他领域的创新。他们不去考虑各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选择,而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唯一的参考点,做曾令他们成功的事。例如,吉尔·巴拉德曾成功地促销过芭比娃娃,后来,她在美泰公司试图推销教育软件时,仍然采用这种技巧,尽管软件和芭比娃娃的分销及购买方式不同。
通常情况下,养成这种习惯的首席执行官,他们的职业成功应归功于一些“决定性时刻”,某个关键的决策或政策选择,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这个“决定性时刻”通常是他们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他们后来的所有工作也是随之而来。问题在于,拥有这种决定性时刻人,如果成为了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就会让自己的决定性时刻来决定企业,无论它多么不现实。
习惯7的警示信号:经常参考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案
总结:如果你拥有上述部分习惯,那么是时候戒除它们了。如果你的老板或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表现出这些特征,那么是时候开始寻找一份新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