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先做大后做强的道路。为了适应对外全面开放,充分利用加入WTO的保护期,跑马圈地,迅速扩张。2006年以后经济进入调整期,平均增幅仍保持20%左右。百强企业销售额从2000年的10亿元,到2009年已超过1.36万亿元,占当年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连锁商业采取先做大后做强的方式,是完全必要的,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应该看到“大”是条件,“强”是基础,只有“又大又强”,才能持续发展。
区域市场是庞大的市场,做实、做足、做细区域市场,便于经营要素的整合、经验的总结、形象的树立,为向外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求发展一块,巩固一块,夯实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向外扩张。
做强要立足于中小企业,不盲目贪大求洋。中小型企业最接近于广大消费者,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联,成本低,风险小,可以利用民间资本,促进中国连锁业的迅速发展。
做强要立足内生的竞争力。商业企业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的竞争,它是在同一商圈、同一业态之间的较量,关键在于每一个单店的内在竞争力。
做强要立足于主导业态的发挥。任何一家连锁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优势业态的选择。沃尔玛的折扣店、家乐福的大卖场、易初莲花的仓储商场,以及国美、苏宁的家电专卖店,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去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现实经营中,粗放经营、粗放管理,加上粗质的商品,使流通产业整体处于高毛利、低净利的运行状态,全行业平均盈利率不到2%,而费用率高达20%左右。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流通产业占用物质资料最多,耗费费用最大、时间最长,潜力也最大。
集聚了大量的经营元素,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关键在于我们长期对流通产业重视不够,缺乏精心管理精心经营,主要表现为只重视销售,缺乏对进货、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各个环节进行全盘策划、有机衔接;只重视毛利的提升,缺乏对各项费用进行分项分析,未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便千方百计达到提高盈利率的目的;只重视人员的使用,缺乏对人才的学习
、提高,忽视对管理层管理潜力的挖掘和发挥;只重视价格促销,缺乏对各项促销措施的综合应用和有机结合;只重视商品经营,缺乏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领域的深入分析,采取的措施不力;只重视出租或引厂进店经营,缺乏自主经营和创新能力,不敢承担市场风险,无力控制利润空间;只重视经营,缺乏精心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它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流通企业的具体表现,通过信息管理,创造市场机会利润;通过人、财、物管理,创造集聚利润;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创造特色利润;通过勤俭办企业,创造节约利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