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李永梅 南方日报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企业也不例外。只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才能走得更远。”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如何从企业自身出发,通过新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提升职工幸福感,在缓和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中有所作为,是国家和时代赋予国有企业的重要使命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很显然,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急速分化的今天,指望通过政府一手包办来解决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已不现实。如何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励机制,发挥各种市场力量的潜能,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社会各阶层在各尽所能、积极奋进的基础上实现和谐互动,从而共同提升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

  从企业发展实践看,企业可以通过直接的制度设计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外在因素促使职工幸福感提升。这一因素往往是职工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条件,即“有它不一定幸福,但没它一定不幸福”,它可以通过客观标准衡量,事实上也是现代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权益保障。国有企业要全面落实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用工制度、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职工福利、劳动安全和卫生、职工学习 等方面均按合同条款,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技能学习 。员工学习 定位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当前岗位的适应能力、满足工作需要,也要关注员工职业发展能力的储备与提高,满足员工个性化职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员工教育学习 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协助员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启发员工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其明确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

  职位晋升机制。在企业中,可以对部分特别优秀的员工采取重点培养方式,使之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通过对空缺岗位实行竞聘上岗,拓宽组织考核和民主测评等选拔途径。

  民主表达渠道。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自由交流的开放型工作环境,设立总经理信箱、员工QQ群、BBS论坛等沟通渠道,让员工充分表达自己对企业事务的看法,体现企业对员工人格的真正尊重。

  娱乐活动。把职工文体活动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办各类文体比赛,吸引职工参与,增强企业凝聚力。

  人文关怀。健康是人最大的财富,企业关心职工,最贴心的关怀首先是关心职工的健康状况。定期计划 职工健康检查,提高员工的保酵防病意识。为基层职工送温暖,关怀退休员工,帮扶特困员工,员工生病住院探访、员工生育慰问、员工家庭受灾帮扶等都应该成为企业的优良传统。

  当前,企业职工与管理者的认识偏差,往往成为阻碍职工幸福感提升的一个因素。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偏差,是因为职工对于企业的管理运作缺乏主体意识,管理者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核职工,职工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要求企业。这一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在这方面就有很经典的实践。他最先提出“员工的幸福是企业的经营目的”的理念,并采取富有可操作实践的平台将口号转变成现实:将组织分成小集团,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独立核算运营,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将集团各个工作环节细化为若干个兴算单位,预先给他们设定好每个工作的标准、目标、成本、利润,让每一个核算单位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管理职能,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从而使公司获得效益,员工也从中获得利益,进而解决企业与职工的利益认识偏差问题,实现幸福感的整体提升。

  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幸福感评价体系建设和职工主体意识的强化,方能实现职工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幸福感也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李永梅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