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民营企业大多由家庭作坊长大。创业初期,成员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关系差的也是老乡,老板一声号令,大家闻风而动、自觉主动,不需要制度约束,发展还很迅速。企业长大了,开始招兵买马,队伍逐渐壮大,制度也应运而生。随着制度的建立,管理的困扰也随之而来,最令老板头痛的莫过于亲人犯错怎么办?

  制度遭遇亲情如何抉择?处理亲人,别人会说你“六亲不认”,处理元老,别人会讲你“卸磨杀驴”。不处理吧,久而久之,制度的威力就会荡然无存。如果企业总是停留在人治阶段,成长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成长中的企业能否从人治转向制度管理,“亲情”或者说如何处理“亲人违纪”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处理得当,会收到“商秧立木”的效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带来“烽火戏诸侯”的惨剧。

  当亲人触犯了企业的制度底线,如何处理?我们先听听陈老板的介绍。

  陈老板的嫂子是企业的仓管,会计发现她在报销费用时出现了20元的假票据,而她本人又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公司规定:任何员工欺骗企业不论金额多少一律开除处理。老板开除了自己的嫂子。这是一年前发生的事情。嫂子年纪大了,这一年在外面工作很不理想,有人说情,希望老板看在亲情上面,再给嫂子一次机会。老板为此纠结了很长时间,最后的决定是:不接受嫂子回来。他说,我宁可在经济上给予照顾,也决不因照顾“亲情”破坏企业的制度。

  陈老板讲述这件事情时,我看到他眼角呛着泪花。我被他感动了。听课的学员也被他感动了。在场的老板都认可陈老板的做法。但大家无不坦诚:这样做,很难!

  我还接触过这样一位老板,姓孟,他在企业成长转型之际,接连开除了自己的父亲、妹夫。他给我们讲述事情经过时,也是难过得掉了眼泪。不过他就此打造了一个“诚信”的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也逐年壮大。他从只有两名员工的六尺柜台起家,而今已发展成拥有三千多名员工、五十多个分店的连锁企业。员工的诚信程度周边企业无人可及。诚信是这家企业最好的广告。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创业初期能够得到亲人的无私帮助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甚至多面性。“人情”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众多民营企业也是成也亲情,败也亲情。靠亲情起家的企业很多,因亲情失败的企业也不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初期,当亲人作为员工身先垂范的时候,其他员工也跟着卖力工作;当企业成长壮大之后,亲人员工开始“坐享其成”时,其他员工也会有样学样:你开始迟到,他也会晚来;你从企业捎带点“劳动成果”回家,他也会把“产品”变成“收藏品”。老员工破坏制度,新员工遵守制度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成长型企业的烦恼莫不与此有关。

  制度遭遇亲情如何抉择可能是众多民营企业成长中绕不开的话题。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与其在问题发生之后饱受折磨,还不如事先防患、未雨绸缪。那就是订立制度之前,主动征求亲人员工的意见;制度一旦形成,首先召集亲人员工开会,与他们约法三章,阐明你的决心,告知亲人违纪决不迁就,处理只会比普通员工更严,而不会比普通员工更松,打掉他们的侥幸心理;然后在内部广而告之,形成制度执行的舆论氛围,杜绝亲人员工日逃避处罚的后路。这就叫:与其日后撕破脸皮,不如事先把话挑明。

  凡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老板,对此不可不鉴,处理不可不慎。

  作者介绍 :张国祥,流程管理专家,欢迎交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鞭策》
[故事]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