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斗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一种“暗物质”,它是一种暗流,水面看似风平浪静,冷不丁它就会兴风作浪。但是我们又无法绕开这个魔障,在企业经营中,内斗即便是残酷无比,即便是光怪陆离,即便激烈如国美“黄陈之争”让人惊心动魄,其实,都再正常不过。
一个组织、一个人努力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只要采取的是合法手段。然而,当内斗成为一种习惯,企业和谐便是那样地可望而不可及……
当企业进入内部的动荡期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两年来,中国企业内部,动荡不断。
2009年,“中国快餐连锁第一品牌”真功夫两位创始人原姐夫,与原舅子之间的管理权之争,还没有从人们脑海里消失,今年7月,就爆出智联招聘高管群体“邮件互开门”事件,两个小时前CEO刚刚宣布开掉几名高管,两小时后董事会就宣布保留此几人,转而开掉CEO本人!
智联招聘的斗争余音未消,8月,又发生了上海天游董事会人员接管公司管理权,却与CEO的人发生激烈的肢体接触!记者们还来不及追踪此事,国美黄光裕与陈晓之争,就铺天盖地地占据了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
动荡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内部治理的多事之秋。
变革 开放这么多年,早年建立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层,多年经营检验之后,内部人事、权利问题显现,大股东已开始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换人、调整;高管之间私下的不满、矛盾和多年的恩怨情仇,积聚到今天,也到了爆发和解决的时候。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因为,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满足,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谋求最大的利益。但是,作为企业家或高管,你会发现自己精心营建的企业里有一个局,一个看不见的,永远不可能让你按欲望行事的,由游戏规则和个人利益结构起来的组织棋局。这个棋局中,各色人等各得其利。但是你只要越雷池半步,就会侵犯他人的利益,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时,企业里的所有人,会形成三种心理契约。一是交易心理契约,事关利益分配,二是情感心理契约,人是感情动物,三是理念心理契约,意指在一起合作共处的人,必须有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特别是高管之间。
但是,总会有人不满于现状,总会有人心怀不轨,如果高管、大股东,或者董事,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心目中的这三种契约,有任何一种发生扭曲,他们一直遵循的心理契约就会如洪水决堤,他们就会内讧,就会混战……
资本的意志、游戏的规则和法律,便会成为工具,成为一些人悬在另一些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地震、海啸、风暴,就会摧枯拉朽,席卷而至!
古往今来,太多的内讧数不胜数,今天仍是层不出穷,各立山头,相互诋毁,设套使坏,大打出手,纷纷闹剧难以收拾,搀杂的元素花样百出,各方力量围绕控制权强力博弈,斗争峰回路转,恍如商战大片!
随着新陈代谢周期的到来,一两年内,还将有大量企业从内部,爆出新闻。
上篇 企业内部的战争
一幕幕斗争恍如大戏,其中搀杂的种种因素层出不穷:老板的意外出局,空降兵与旧部的磨合与瓦解,家族企业与经理人文化的碰撞,控制权的明争暗斗,散财与分权的艺术,资本的合纵连横……
历史永远不可能回头。企业一旦内讧必定斗争到底。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太多的争斗与无奈。每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个赤裸裸的关于资本与欲望的故事,这种幕后故事和阴谋掩藏在商海大潮中,让局中人物身不由己,载沉载浮……
当年费奥莉纳黯然地对惠普说再见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她是惠普收购康柏后董事会斗争的牺牲品。大人物的命运总是相似。同样,王志东轻描淡写的一句“政见不同而已”也并不能扫去他被逐出新浪而留在心中的阴霾。那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什么是资本的意志。
企业家的恩怨情仇,不少案例人们记忆犹新,当年柳传志与孙宏斌,黄宏生与陆强华,牛根生与郑俊怀,万明坚与李东生等一系列商界精英们的生杀故事,闹得沸沸扬扬。他们云端里的身影,总是有那么多的分分合合,纠缠不清,演出了一出出精彩的活剧。
到了2009年、2010年,各个企业经营多年之后,内讧更是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以下案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冲突的核心焦点永远是利益之争,和生命意志之争。
内讧类型一:
大股东因业绩而拿掉创始人
典型案例:
智联招聘“邮件互开门”、上海天游高层对峙、王志东新浪出局
智联招聘“邮件互开门”
2010年7月23日,著名的网络招聘企业智联招聘遭遇了令业界哗然的“邮件互开门”。
这天上午,智联招聘的全体员工收到了一封令人震惊的邮件。这封CEO赵鹏通过CEO办公室发出的邮件宣布,对CTO余用彤、副总裁罗义华及技术部总监张春日因“工作不恰当行为”而解除其一切职务并开除,同时称CFO郭建民“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的一切职务”。
由于事发突然,员工一片哗然;但数小时后,第二封邮件再次群发而至,并彻底推翻前一封,其中称“经董事会授权,宣布董事会已解除CEO赵鹏、COO雷卫明、陈旭、倪阳平在公司的一切职务及其与公司劳动关系”,同时也澄清“CFO郭建民及罗义华、余用彤、张春日并未被解除职务,仍留用原职。”董事会的邮件否定了CEO的邮件!员工们再次瞠目结舌!
这是为什么?一周后,有媒体道出真相:原来内斗闹剧的内幕,是外资大股东SEEK不满足于财务投资,意图一手控制企业的经营。这充分说明,沉默的大股东从不存在。
从2006年首次向智联投资开始,至2009年,SEEK这家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最大的网络招聘公司,对智联招聘增持至56.1%,已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有知情人说,“SEEK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收购兼并进入中国市场。”
当初SEEK与智联在达成的股东协议条款明确规定:“SEEK不履行对于智联财务和运营的控制权”。但是到2009财年,智联招聘连年亏损,亏损增加到了1725.4万美元。对运营状况长期不满的SEEK,终于下决心否决了“不履行对于智联财务和运营的控制权”的承诺,在当年8月毫不留情地让前任CEO刘浩“下了课”。
新CEO赵鹏上任后仍然亏损,免不了下课的命运。
据悉,SEEK最初接受财务投资的股东地位,无非是一种曲线妥协。“没有一家不断增持股份,直到拿到控股地位的投资者,会不想控制公司的具体经营。”
内讧类型二:
股权趋同导致管理权之争
典型案例:
真功夫创始人管理权之争、孙成纲孙成旗兄弟反目成仇、东北高速相互制衡酿成乱局
真功夫创始人管理权之争
中式快餐领先者真功夫餐饮连锁集团出现严重“内讧”,这一天是2009年8月12日,事件起因是真功夫创始人之一潘宇海“指派”新副总——哥哥潘国良,率一群人来到真功夫总部大闹,理由是身为新任副总,却被董事长蔡达标拒绝其在办公室办公,导致肢体冲突。
蔡达标方面认为,由潘宇海单方面指派的副总经理无效,不能让潘国良在办公室办公。
冲突双方早就积怨已深。2007年,蔡达标引入了两家风投,蔡、潘二人各持有公司47%的股份,两家风投共6%,蔡潘两人股权一样大,谁执掌大权就成了火药桶。两人在是否辞退一些老员工甚至是高层老员工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这次导致办公室停工的纷争,实质上是在争夺管理权力,而并非股权。”虽然蔡达标与潘宇海占有真功夫同等份额的股权,但实际运营,蔡达标一人几乎大权独揽,而潘宇海基本没有管理权。
虽然潘宇海以各种形式强烈表达意见,但蔡达标依然不予理会。2009春节,由于真功夫停止了年终总结大会,潘宇海在内部网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向全体真功夫职工拜年,结果被蔡达标强行删除了。对此,外界的理解是,蔡达标把潘宇海作为一个大股东向全体员工说话的权利都剥夺了。
这次潘宇海委任其哥哥为副总经理,再次激化双方的管理权限的矛盾,导致冲突。
内讧类型三:
经理人功高盖主被扫地出门
典型案例:
牛根生VS郑俊怀、万明坚VS李东生、陆强华VS黄宏生、姚吉庆VS华帝七贤
牛根生VS郑俊怀
当年在伊利,负责战略指挥的是郑俊怀,作为二把手的牛根生扮演着实战家的角色。随着牛根生屡建战功,在员工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对郑俊怀功高盖主的局面。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郑俊怀担心,如果按照牛根生的思路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1998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和不信任。
最后牛根生不明不白地以“外出学习”的名义离开了伊利。后来创办蒙牛,从伊利跑过去几百名员工。尽管如此,伊利并没有倒下,亦可见郑俊怀非凡的能力。
诸如此类功高盖主而突发高管动荡的案例,不胜枚举,大多数读者也耳熟能详,在此不赘述。
内讧类型四:
管理层暗渡陈仓控制企业
典型案例:
骏网CEO吴洪彬免职纷争、孙宏斌VS柳传志
骏网CEO吴洪彬免职纷争
世间咄咄怪事,何患其少。数月前就被董事会免职了的总裁,如今仍稳稳坐在他的大办公室里,所有员工依旧听命于他;数月前董事会任命的新总裁,却孤零零地呆在公司之外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坚守着“一个人的战斗”——
这又是怎么回事?
2008年4月7日早上11点,一份据称是骏网在线董事会发布的文件现身互联网,称“鉴于吴洪彬在以往工作中违反公司规定,极大地侵害了股东利益……经董事会决议,作出如下决定:解除吴洪彬在骏网所有公司的职务和职权,包括但不限于骏网总裁和CEO的职位……本通知从即日起生效。”
不久,吴洪彬则在一封电邮中称,这是米伯祥及其幕后投资人挟董事会名义非法发布的虚假消息。“公司日常工作未受到丝毫影响,各部门都在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这些迹象足可以彻底粉碎‘总裁违规导致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这个谣言。”
很快,骏网董事会又发布“骏网声明”,指责吴洪彬违抗董事会合法决议,散布虚假言论,并称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骏网纷争很快白热化,一时间企业内外一头雾水……
内讧类型五: 不得不说的国美黄陈之争
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之争
典型案例:
国美黄陈之争、孙成纲孙成旗多元化与专业化之争、牛根生与郑俊怀企业发展快慢之争
最后,企业内讧最为典型的案例,无疑是了犹未了的国美黄陈之争。
国美在过去20个月间上演的一幕幕斗争恍如大戏,其中搀杂的种种因素层出不穷:不可一世的老板意外入狱,空降兵与旧部的磨合与瓦解,家族企业与经理人文化的碰撞,控制权的明争暗斗,散财与分权的艺术,对PE资本的合纵连横……失去自由的创始人、临危受命的行业老兵、半路杀入的国际PE,各方围绕着公司控制权,黄陈之间的斗争九转曲折,恍如一部商战大片。
由于这一惊天纷争已是众所周知,我们不再在此列举事实。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正是这一令人不得不关注的事件,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企业内斗的前因后果。
中篇 企业内讧的幕后原因
企业不仅是老板、大股东的人生舞台,也是其他高管的人生舞台,职业经理人一样渴望能在企业里得到自我实现,能够贯彻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所在。
企业内讧,就是公司内部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就像是一只风筝,风只能偶尔改变它的方向,只有那条象征着利益的风筝线才决定了风筝的最终归宿。
牵动着公司内部争斗的“风筝线”到底是什么?人们所熟知的那些活跃在战争舞台上的鲜活脸谱们,他们在背地里,究竟为何而战?
关于企业高管之争和股东之争的起源,已是众说纷纭,目前最常见的说法,莫过于利益之争,价值观念之争与企业发展方略之争。然而,仅此还不足以解释很多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业绩彪炳且道德人品出众的经理人还是被解雇?为什么两个合伙人本来意气相投最后却分道扬镳?在这些纷争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些原因是什么呢?
经理人的利益与期权
难以画上等号
利益,永远是企业内讧的最主要的原因。为了利益,股东之间会争夺控制权,但“既生瑜,何生亮”,资本的意志发挥作用,也要讲个先来后到,很多情况下,创始人即使只占有很少的股份,但却控制着整个经营层,比如宗庆后(博客),比如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