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哈佛商业评论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若干年前,一本名为《第五项修炼》的管理书籍红遍大江南北,“学习型组织”也成为很多管理者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虽然真正全部看过这本书的人并不多,对组织 学习了解透彻的人更少,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开始意识到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了。组织学习如何有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形形色色,每个公司也有每个公 司的做法,但真正有效的还真不多。

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找对你的组织学习方式》中,披露了一个面向全球企业的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学习的方式可以归纳成四种:从实验中学习、从内 部的持续改善中学习、向标竿企业学习,或是从员工的能力提升中学习。这项研究结果还证明:经营环境会影响组织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又将影响经 营业绩。

经营战略与组织文化会对组织学习方式有较显著的影响。当公司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时,它们通常都是持续改善者、实验学习者或是提升能力者;而当公司实行成本 领先战略时,则倾向使用标竿学习和持续改善的方法。家族式文化的企业多采用提升能力、实验学习及持续改善的学习方式;多变式文化的企业最常使用提升能力与 实验学习的方法。

中国企业的组织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前两者——从实验中学习,以及从内部的持续改善中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基于企业的内生性成长,符合变革 开放以来“摸着石头 过河”的中国智慧,也更能反映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国企业的另外两种组织学习方式普遍较弱,这样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标杆学习和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还不是很 主流。

 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经常说“最佳实践”,但往往忽视了“最佳实践”依赖的外部环境,同样一个流程,在欧美的一个大型企业可能确实非常奏效,但如果照 搬到中国的一家中型企业中,可能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基于企业实际情况,从实验中学习,从组织内部持续改善中学习,这样的组织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果。

现在炙手可热的“行动学习”则属于持续改善型学习和提升能力学习。“行动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努力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找出行动的动机和其行动可能产生的结 果,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同时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并采取行动。“行动学习”是塑造企业文化、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关键。

“行动学习”的六大要素分别是:1、提出对组织和个人都很重要且紧迫的问题;2、组建4-8人的学习小组,成员要多样化;3、提问、倾听和反思,富有创造 性地学习;4提出行动方案,学习发生在对真实行动进行反思的时候;5、讨论本次讨论的学习成果,快速而持续地学习;6、催化师通过提问使团队聚焦于规范和 进程,创造学习和反思的氛围。

厘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人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讨论的不是真问题,而是一些细枝末节和表象,讨论时60%-80%的时间是用来寻找真问题的,这也 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当我们控制住自我表达的欲望,认真倾听别人的提问,真正反思问题的本质,就会发现新的解决方案,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管理者的价值在于思想,思想的力量在于行动,衡量管理思想价值的唯一根据是其是否有效。没有最优的组织学习方式,只有最有效的组织学习方式,让你的企业找到最合适的组织学习方式,这也是管理的实践意义所在。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