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人,没有压力,难有进取的动力;人,若是压力太大,不堪重压,又有可能把人压垮。搞不好,轻者,人格分裂,行为怪异;重者,精神崩溃,自杀也不出奇。对于不同的人压力大小所产生的作用又各不相同,要想把握得当,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好,上帝造人时,好像给人类都设置了自我调适系统,否则,人类早就自我毁灭了。其实人类既是潜力无限的动物,也是受压能力最大的动物。当然从后天来讲个体差异巨大。为什么这么讲呢?有人心灵极其脆弱,一句话就要了他的小命;有人心灵极其强劲,泰山压顶般的困苦、昆仑山压下的委屈都能承受。后一种人心胸极其开阔,百川可容、百海可纳,压力对他而言,似乎可有可无,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昆仑坍于后,岿然不动。人的潜力无限,人的抗压能力也无限。

  个体先天差异并无多少不同,但后天的成就迥异,是因为努力不同,人生轨迹不同,潜能开发不等、抗压能力不同所致也。

  现在的孝子缺乏挫折训练,将来长大了恐怕不是一件好事。看看现在走上工作岗位的80后、90后,为什么他们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从小娇惯所致也。从国计民生的角度讲,计划生育非搞不可;但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讲,则独生子女政策并非上策。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缺少关爱他人之心,事事以我为中心。这些缺点或者说毛病非独生子女之过,而是时代、社会之过。然而不幸的是,年轻一代正是现在产业大军的主体,正是独生子女居多的一代。这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给将来社会、家庭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还好,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人的自由、人格、尊严得到了广泛的尊重。这也为我们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了最好的理论武器。

  我历来倡导“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关心企业”、“快乐工作、享受生活”,“把微笑送给别人,把欢乐留给自己”。我在自己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做到了这一切,也体会到如此管理的好处。

  员工并非是在压力大的环境下工作效率最高,而是在心情舒畅甚至感受不到压力的时候效率最高。

  我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刚开始大权在握的时候,在企业推出一项新规定或是做出一个新决定,我总是希望立竿见影。如有违者,必定严加处理。比如说,十二年前,为了扭转员工因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打架的恶习,公司通过了“在上班岗位打架斗殴者无条件开除”的决定。企业有背景的员工仍然对此置若罔闻,我顶住了老板的压力,坚决开除了顶风而上的员工。以至于以后有员工打架,只要有人喊“张国祥来了”,打架者会立即握手言和,并互相约定“谁也不许说出去,咱们下了班找个僻静的地方继续较量”。可是也因为我的威信高,打架闹事的并不是真怕我,倒是把不少老实人吓得够呛,他们见了我,就有点手指头不听使唤、紧张得直哆嗦。再加上当时的工作岗位不易获得,老实巴交的员工生怕出错而失去了工作。因为当时我的弟弟、弟妹也在锁厂打短工,很快反馈给了我以上情况。我这才如梦方醒:原来我在员工心目中竟然如此可怕!再说多一句,当时的劳动力市场可是买方市场,不像现在是卖方市场。这才让我开始重视起企业文化建设来。为此我还专门花了十个“半小时”逐个车间或单位去和员工沟通,让大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大家理解我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企业利益、为了企业大多数员工的利益。我当时用的比喻是“刑法虽严只对罪犯有用”,告诉大家“制度虽严只对犯错误的人起作用”,慢慢地得到了员工的理解和认可。记得我第二次返回锁厂、真正让我下决心回来的还是这些基层员工和车间主任们。由于有了和谐的员工关系,由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我们大家终于创造出月产锁具七十二万把的最高记录。当时利安的员工走在大街上,可是人人羡慕啊!

  我总结出压力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员工本人应该不断给自己加压;管理者则应该不断给员工减压。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过大又会把人压垮。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管理学上一段名人之争,即戴明与德鲁克之争。戴明强调目标管理会带来压力和恐惧,导致上下级之间的不信任。戴明认为在恐惧基础上实施的考核和奖惩,不可能给员工提供真正的动力。并有可能造成短期行为。对于目标管理推行中的这些偏差,德鲁克本人也痛心疾首,多次批评,甚至强调,他主张的目标管理,其本质是管理哲学,而不是简单的管理技术。在这一点上,戴明对目标管理的批评,恰峭德鲁克对目标管理推行中的偏差的批评完全一致。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然而非常遗憾地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不少管理者们仍然未能从中吸取教训,总是给员工提出过高的目标、施加过大的压力。以为压力越大越好。甚至有人还说“弹簧压力越大物体反弹越高”。果真是这样吗?稍具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压力过大,超过了一个临界值,弹簧就永远反弹不起来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无不是讲得是这个道理。

  所有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懂得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人与人由于出生的家庭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工作的时间有长短、接触的人有优劣,遭遇的经历有不同,因此而形成的个性心理、性格特点都不相同。在人的管理上永远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而异,在这里绝对不能“一视同仁”。

  企业管理人员在压力管理上要做的工作其实很简单:给你的下属减压、减压,再减压。员工回报你的一定是业绩升了、升了、又升了。

  在当今社会,人们给自己的压力本来就不小了,做上司的何苦要“雪上加霜”?如果你能做到为下属减压,那就一定能“锦上添花”。

  制订目标时,让员工自己发挥,管理者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这就叫让员工自己加压。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员工的斗志、激活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充满信心。如果员工制订的目标恰到好处,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就能完成,这也将大大激发员工下一次制订更高目标的信心和勇气。即使员工经过努力目标没有达到,做上司的也不要妄加指责、伤了员工自尊,而应该是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根源、找到下次改进的措施和办法。让员工鼓起更大的信心和勇气,不仅你自己、而且要员工本人也认识到: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达到了以上要求,则“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不难。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炮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点评
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