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03年11月的下旬,我曾在北京一家四星级酒店参加一个家用中央空调的市场推广研讨会,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江苏某著名空调企业商用空调事业部部长F先生,他在当天的会议报告中洋洋洒洒数十分钟,结合家用中央空调的发展历程,针对当前很多相关企业的“浮躁”心态,提出了旗帜鲜明的企业经营论断。他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让现场很多听众都为之眼前一亮,在相对沉闷的气氛中突然感到精神焕发。于是我便即兴做了一些听课笔记,其中有12句话是我感觉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它能指导很多企业的经营思想。我就将其提炼出来并追加了一些自己的简单分析,在事隔半年的今天,再次回顾,与大家共飨。 一、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
这是F先生针对最近流行的“家电行业夕阳论”亮出的一个鲜明的反对观点,并且是一句很经典的话。的确,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家电行业竞争过于惨烈,火药味太浓,眼睁睁看着利润越来越薄,于是便发出了“夕阳产业”的感慨。但F先生对家电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前景十分乐观,他认为不管任何行业只要能做好,都能够成为赚钱的行业,相反,即便是在“朝阳产业”,经营不佳同样会一败涂地。
我对F先生的上述观点也表示极大的认同。最近有一本书叫《浙商制造》,里面详尽描述了浙江小商品行业在产业规模、管理体制等方面与现代高新产业的种种“背离之处”,但事实上他们的经营业绩却做的很好,而时下一直很时髦的互联网产业却总也摆脱不了“泡沫”的笼罩,尽管近来随着丁磊们的崛起而有所扬眉吐气。
客观上,我们看到做小家电和空调成名的美的开始进军汽车业,可见家电巨头都已经开始隐退并转行,但如果据此推导家电业的“没落”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我们同时也看到做VCD起家的金正也开始做起了空调,这又侧面印证了“没有夕阳产业”的论断。
二、企业应该有所不重才能有所重:
放眼四望,有多少企业在“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想操作,那也想经营,总感觉在资本的意志下没有什么办不到的,而结果却往往是像“猴子掰玉米”,到最终双手空空,哪个都没做好。
古人讲究“术业有专攻”,现代管理讲究“凡事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所以企业也应该“有所重又有所不重”。F先生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先“有所不重”才能“有所重”,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改变“贪大求全”的功利思想,主动放弃一些“无关痛痒”的多元化产业,包袱轻了,经营就更专注了;经营更专注了,业绩就做好了。
三、没有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
我们几乎每日 都在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很多人在小部分企业的误导下认为是产品的包装和价格等一些花拳秀腿的东西。
君不见“格兰仕不锈钢空调”,其室外机采用不锈钢外壳,便在其顺德总部门口的105国道上打出了“世界空调强国”的巨大头衔。与这个头衔一起挂出的是“世界微波炉王国”,我信。但空调你才做几天?你拥有了空调的核心技术了吗?远的不说,顺着105国道往北走,同城的行业泰斗科龙和美的还尚且不敢这样叫嚣,你竟然敢这样自居?难怪后来在这方面遇到了很多麻烦。
四、优势技术必须转化为优势产品才能发挥作用:
前几天看到一篇《十八子刀业革命》的文章介绍说,广东阳江十八子刀业近来声名鹊起,但其总经理李积回在自我实行产品革命时,大胆地“恳求”安徽一家军工炼钢厂为其试制硬度更强的新型刀具(之所以恳求他们是因为这种特种钢其他很多炼钢厂做不出来),并且试制费用由十八子全部承担,就这样才获得了成功并使得十八子刀业更上层楼。在这里我想问的是,若没有十八子苦苦“哀求”并承担全部风险和费用,安徽这家炼钢厂何时才能够将自己的优势技术发挥出来?
在优势技术转化为优势产品的问题上,最值得感慨的当数一些“军转民”企业,这些原来的军工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在当今的和平时期,许多企业仍没有将思想转变到市场化的高度上来,白白丧失了原有的高端军工技术。上个月回西安时看到原昆仑厂、秦川厂的大把下岗职工,我对费先生这句话便更为感怀。
五、有先进的零部件并不见得能生产先进的产品:
F先生的原话是:“有先进的压缩机,并不见得能生产先进的中央空调”。的确,我们经常听到几乎所有的空调厂家都在大力宣传本企业空调产品所采用的是某某国际名牌压缩机,好像据此便可以证明该空调是优质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极为可笑的。
简单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产品都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而产品性能的优劣关键要看各零部件直接的统一匹配与协调,甚至其功能寿命是遵从“木桶效应(短板效应)”的,单纯地宣扬某单个零部件的高端特性,对整个产品的质量水平没有任何对应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问题,我再举一个电脑硬件匹配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奔腾4处理器比奔腾3处理器的性能要好得多,但如果电脑内存有限,就照样玩得不爽。所以,“P3+128M”就比“P4+16M”好用得多。我们常说的“大马拉小车”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