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是老板,一类是打工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断事物自然不同。前者往往诉说他的企业没有人才,后者总是抱怨他在企业不被重视。站在各自的角度,他们说的都没有错。把他们的话放在一起比较,虽然不能说谁对谁错,但互相矛盾则是一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我听老板表达时,并无员工在场;在员工诉说时,老板也不在旁边。
我是搞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当我宣讲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好处时,总是强调员工人人都是人才,只是企业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提供员工发展的舞台。当我向老板描述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他的企业会造就大批的人才时,老板是动心的。但当我告诉他规范化管理应该如何如何进行时,他的故有观念就暴露出来了:这件事暂缓,那件事挪后,因为我的企业还没有胜任的员工。
我曾经和一位刚刚做了孩子妈妈的80后聊天。我说你的工作岗位本来可以负责更多事情,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她说,企业对我们年轻人不放心。您说的这些事情从来不让我参与。我问了她一个具体问题:假如你是老板娘,你会让产品堆积在仓库三年甚至五年也不处理吗?她急红了脸说:“如果是我自己的,我早就处理了!”
在我们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传统国度里,年长者们似乎从来没有中止过“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叹!眼下对80后、90后的指责与不放心的表现尤甚。为此,一百年前,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呼吁国人重视少年!似乎中国人读此文章的不多,梁先生的观点被认可被继承的并不多!最近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发出倡议说,我们对80后、90后无须指责,只要我们做好榜样就行。
说到80后、90后,也无非是说我国变革
开放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吃过苦、受过罪,他们赶上了好时代,是享受的一代,是不能担当的一代。诚然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给他们背负了过多的精神负担!我们自己吃过苦,就不想让孩子吃苦;我们贫穷过,就不想让孩子贫穷。看到别人的孩子有房子,我们就给他买房子;看到别人的孩子有车子,我们就给他买车子;看到别人的孩子出国,我们就给他办护照……反过来,我们又责怪孩子:你咋就不给我省心呢?他们像花儿一样被我们禁锢在自己设置的花园里,像过山车一样被我们安放在固定的跑道上。我们折断了他们飞翔的翅膀,反过来又责怪他们不思进取!我的能吃苦能受罪的同代人,你们说是这样吗?
就是我们这些事业有成的老板们,你又何尝不是从年轻时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走过来?是的,年轻人没有经验,比不上你能吃苦,比不上你负责。可是,如果你不交给他重担,他又如何吃苦?如何增长经验?是的,他还年轻。与你相比,他永远年轻。难道说让年轻人也与你一般年纪,你才放心?很显然,你四十,他三十,比你年轻;你五十,他四十,也依然比你年轻!如果你不把年轻人放在重要的岗位,让他在岗位工作中锻炼,你就永远找不到满意的人才!
想想我们自己,谁不是从二十、三十走过来?在你一生中,什么时候最有激情?什么时候最有冲劲?难道不是二十、三十岁时期?难道我们当初被人压制过,今天就一定也要压制年轻人?
人才只有在工作中锻炼、在工作中培养、在工作中成长。过去讲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今天我们应该说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工作中培养人才。给年轻人成长的舞台,就是给你的企业发展的未来!
今天多种产品消费的主力就是80后、90后,他们比我们更懂消费者心理,把工作交给他们去做,也许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