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回忆,他一生得到的最重要建议是在他20岁初入行时。那年他在法兰克福一家大报任外交事务与商业版编辑。当他提交拟写的头两篇社论稿时,总编只看了一眼就把文章给扔了回来,斥为“简直一无是处”。三周后,总编把德鲁克叫进办公室:“如果你今后三星期里还不能彻底改进的话,就请另谋高就吧。”德鲁克就此事件得到的教训是,人家雇用你是为了要你干活。要么做好,要么走人,就这么简单。(当时学习 、指导之类的,还很稀罕。)
对于经理人,德鲁克的一个关键建议是,用好你的时间。他考察过千百个各界的主管,有些十分外向,有的异常内敛;有的特立独行,有的中规中矩;有的酒量惊人,有的滴酒不沾;有的和蔼热忱,有的冷若冰霜,总之,个性、偏好千差万别。德鲁克发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个共性相当明显,就是“善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者的时间属于组织,而不是属于他个人。 管理者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他能用所能控制的一点时间来处理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最先做。
德鲁克继续揭示,事半功倍的秘诀,在于关注机遇的发掘要重于问题的解决。其中十分困难的,是怎样关注重要然而不紧迫的事。因为不紧迫,貌似不重要,得不到足够关注,从而延误战略机遇,常常是任何个人和组织受到挫败的根由。
时间的分配,特别是关注力的分配,是明智决策的大题目。关注力,不妨比作时间的“密度”,或称单位时间的功效,是人类在决策和选择过程中最为紧俏的资源。至于关注力的分配及其成效,不仅关系到组织的效益,而且简直关乎个人的界定,你之所以为你——你之有别于他人,可以从你分配自己关注的事和人的组合得到判别。
A .马尔凯女士,施乐公司董事长(前CEO),她得到的受用无穷的建议,几乎像是趣闻轶事。她在达拉斯组织的一次客户早餐会上,有位名叫布莱克的客人,是一家物流管理公司的总裁。出身德州牛仔、白手起家的布莱克,有极强的能力应对环境变化,而且快人快语。他走上前去向马尔凯建议说:“当事情变得太复杂,令你手足无措的时候,要按顺序考虑三件事:先把母牛从沟里给拖出来;然后,搞清楚母牛是怎么掉进沟里的;最后,得想方设法不让母牛再掉进沟里。”
当时的施乐公司正岌岌可危,怎样才能死里逃生,让马尔凯非常头痛。从母牛的寓言中,马尔凯似乎得到了顿悟,便立即着手照此展开工作,并向团队传播这个简单可行的理念:第一件事,是力求生存下去;其次,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汲取教训;然后,制定规则,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不再重蹈覆辙。
母牛的寓言,现在已成施乐公司领导团队的口头禅。马尔凯说她敢打赌,“布莱克先生绝对不会想到,他讲的故事对一家大公司的扭亏为盈竟会有如此伟大的帮助。”
A . 雷富礼是宝洁公司的CEO,他1977年加入公司,第六年上却打定主意要离开宝洁,因为他忍受不了宝洁当时令人窒息的官僚作风。他当时的上司,主管肥皂业务的多诺万给了他终身受用的忠告,“你这是在逃避。你如果没有勇气留下来改变现实,那么换了下一份工作你还是会逃避的。”这话让雷富礼很受震动,最终留了下来。他回顾道,打那以后,当感觉到事情不对劲时,他就会说出来。只要大胆说出来,并下决心去改变,就可以有所作为。
两年来的经济崩塌,让许多业界名流形象遭损甚至蒙羞。可安迪·格鲁夫从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和CEO退下来好几年了,但他的影响却进一步得到推崇,这非常不简单。格鲁夫说,他所得到过的最佳建议,来自他最喜爱的老师纽约市立大学的施米特教授,“某些事被认为是‘尽人皆知’,其实往往意味着谁都还没真正把它搞明白过。”追溯事物的最基本原则,把对事物的认知建立在对基本事实的掌握及其分析的基础上,施米特建议所启迪的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影响了格鲁夫一生。而他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个人幸福,也一再验证了这句话。
格鲁夫十多年前被确诊患上了前列腺癌,那可是40岁以上男性的第一杀手。医界普遍相信,对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动手术;医疗小组也敦促他做手术。格鲁夫再次启动了施米特建议。他思忖,前列腺癌的手术疗法似乎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是否真的搞明白了呢? 于是决定亲自来做番研究。在比较了各种治疗方法的结果数据,深入分析之后,格鲁夫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由此避免“挨一刀”,逃过了一劫。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