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广大的企业家要求而即将召开的6月30日(青岛)的品牌公开课,里面融入了很多的营销和品牌实战案例,有一个亮点我想提前“剧透”一下:有一种营销的方法是把“事故”变为“故事”,例如海尔集团的砸冰箱的案例,例如沃尔玛公司的“不卖轮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一家名字叫奥达克余的日本百货公司的案例。这个案例对于在互联网时代举步维艰的实体行业(当然包括商业和贸易等行业)来说,启发意义很大。
记住,互联网带来了新思维,但是我们知道企业管理是三易:不易,变易和简易。不易,也就是不变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个不变就是客户对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最佳的体验,不以这个为中心,一切所谓的转型和创新都是伪创新和假转型。
美国著名的记者基泰丝,有一年来到日本东京,她想给住在的东京的婆家送一份见面礼物。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买当时日本最有“面子”的礼物——“索尼”牌唱机。她来到日本的百货公司奥达克余挑选礼物,售货员彬彬有礼,特地为她挑了一台未启封包装的机子。
回到住所,基泰丝开机试用时,却发现该机没有装内件,因而根本无法使用。她不由得火冒三丈,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奥达克余”交涉,并迅速写好了一篇新闻稿,题目是《笑脸背后的真面目》。
第二天一早,基泰丝在动身之前,忽然收到“奥达克余”打来的道歉电话。50分钟以后,一辆汽车赶到她的住处。从车上跳下“奥达克余”的副经理和提着大皮箱的职员。两人一进客厅便俯首鞠躬,表示特来请罪。除了送来一台新的合格的唱机外,又加送蛋糕一盒、毛巾一套和著名唱片一张。接着。副经理又打开记事簿,宣读了一份备忘录。上面记载着公司通宵达旦地纠正这一失误的全部经过。
原来。昨天下午4点30分清点商品时,售货员发现错将一个空心货样卖给了顾客。她立即报告公司警卫迅速寻找,但为时已迟。此事非同小可。经理接到报告后,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当时只有两条线索可循,即顾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奥达克余公司连夜开始了一连串无异于大海捞针的行动:打了32次紧急电话,向东京各大宾馆查询,没有结果。再打电话问纽约“美国快递公司”总部,深夜接到回电,得知顾客在美国父母的电话号码。接着又打 电话去美国,得知顾客在东京婆家的电话号码。终于弄清了这位顾客在东京期间的住址和电话,这期间的紧急电话,合计35次!
这一切使基泰丝深受感动。她立即重写了新闻稿,题目叫做《35次紧急电话》。
后来这个故事成为危机公关或者是营销服务的经典案例,被后来的企业管理者们所传颂至今——如果你对客户是真诚的,所有的无心失误都会被谅解,而且会“不打不相识”。
把“事故”变为“故事”,是一个企业管理者、营销高层必备的管理技能——记住,不能刻意去做,而是无心插柳之作,否则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