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前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经济学》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2年10月09日    薛兆丰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假如您打算买辆车,那么有两种策略:一,锁定一个代理商,对他百般纠缠,软硬兼施,要他非降价不可;二,到好几家代理商那儿转转,然后在询问价钱的时候,漫不经心地暗示,你不仅确实要买车,而且已经看了几家店。哪种策略较好?为什么?

这是经济学家阿尔钦(A.A.Alchian)在他教科书中的一道问答题。他的答案是:“多找几家商店更好,因为卖家最拿‘另有门路’的买家没办法。与卖家竞争的,是其他的卖家;与买家竞争的,是其他的买家;而卖家并不和买家竞争。”

阿尔钦的解释很深,我至今还不时玩味。这个世界的任何商品,其价值都是因为有人争夺才产生的。阳光没人争,市价是零;空气没人争,市价也是零;但马尔代夫的阳光和空气,有很多人争,于是价值不菲。马尔代夫的居民就是再抠门,游客也得感谢他们为度假多提供了一个机会。到那里旅游的高价,是游客们自己造成的。这是所谓“买家只与买家竞争”的道理。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行政垄断。深圳是国内最早提供手提电话服务的城市,当时买一部手机要几万元。那么,顾客是受害了还是得益了?得益了。虽然我们大可以指责行政垄断阻碍了其他服务商的进入,但就那些购买了手机的顾客而言,价格再高,也还是比无可选择的要好。这是所谓“卖家并不和买家竞争”的道理。

价格从来不是随意定的。造物主慷慨大方,大自然一草一木,定价一概为零。那么,为什么享受阳光和空气的消费者,总要付出迥然不同的价格?因为商品的价格,总是由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的,而与商品的提供商(如造物主)是否要收费无关。这是说,即使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会因为饿汉的争抢而涨价。

学经济学的后果,就是时刻都清楚意识到,万事万物,其真实价格一概不是某人或某机构可以随意制定的。有人认为,政府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能力制定价格,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免费交通、应该提供免费教育、应该提供免费医疗;而经济学的教育,却教我们反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应该”?究竟是否“可行”?

首先是“为什么应该”的问题。既然人人都有权免费获得某些福利,那么谁有义务免费提供服务呢?美国前总统胡佛(H.Hoover),在1928年曾提出竞选口号,要实现“顿顿有鸡,户户有车”。愿望美好,无人反对。问题是:由谁来负责养鸡?由谁来负责造车?如果说有人有权低价或免费得到,那就是说有人必须低价或免费提供。他们分别是谁?

还有“究竟是否可行”的问题。政府一旦提供低价车票,便出现了黄牛党;提供低价医疗,便有人收受红包;一旦打压学费,便出现乱收费现象——这全是价格受到人为扭曲后,被竞争规律“逼”出来的现象。作为有同情心的人,我们说这些绝不是好现象;但作为经济学人,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全是必然现象、是不能通过呼吁、舆论、曝光或行政规定消除的现象。

求知欲强的读者会追问:既然人为压低价格不可行,那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政府,总是不断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价格管制措施,让许多重要商品的价格,包括粮食、能源、教育、交通和住房等,都处于过低的水平?为了解答这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公共选择”学派,衍生了著名的“寻租”理论。篇幅所限,以后再谈。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炮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点评
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薛兆丰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