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读书是专业的需要,教学、科研都在逼着你读大量的书。我向往的读书生活,是那种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涵养而又没有压力的读书。
我们这一代人,读书大多都有类似的经历。最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书读,现在书多了,却又好坏难辨,很难找到喜欢的书了。
现在书太多,多到你无法选择,好书固然有,但更多的是烂书,而且夹杂在一起,甚至很多时候烂书往往打着好书的幌子,比如《货币战争》,一本书害了多少人?所以挑书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现在看书,一部分是朋友推荐,一部分自己去书店买,选择的标准无非三个:出版社、作者、内容。这是一种无奈的标准,相对来说,大一点儿的出版社,各自领域里权威一点儿的作者,大致的内容能入眼,就可以了,原本这并非好书的唯一标准,但是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书市中,选书只好用一个粗略的网先过滤一遍,然后再说。
像我这样一个教学研究的人,读书基本上属于工作的一部分,每天大约要花两三个小时读书,大部分是专业的书籍,倘若还有时间,我愿意读一点儿诗歌散文,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兴趣。这些年读下来,真正能记住的不多,有一本《标杆人生》很不错,大概是五六年前经朋友介绍的,虽然是一本带有励志色彩的书,但它和一般的励志书不同,它用清晰而系统的叙述告诉人们为什么要活着。可以说,这基本上算是一本带有哲学色彩的书了。
我喜欢读书,读的书也确实不少,但未必代表着我就喜欢现在的读书状态,很多时候,读书是专业的需要,教学、科研都在逼着你读大量的书。我向往的读书生活,是那种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涵养而又没有压力的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太多的压力会让读书变得功利,我想,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