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年恍如隔世。我们很难相信再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情形,很难再回到中美贸易战之前的日常生活。看未来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病毒到底会怎么样?免疫针到底有多大效果?美国的新总统是不是会比特朗普对全球化走向有更大不同的影响?严格的说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靠谁来应对不确定性?
今天来看当代的世界竞争、经济竞争,就是企业间的竞争,不可掉以轻心。无论这个世界千变万变,竞争不变,人类哪怕只剩两个人还是会有竞争。未来不管发生什么,是好是坏,可以乐观可以悲观,唯竞争不变。
因此,企业家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企业间竞争的格局。
而中国,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企业竞争大概就是这么三类,全球看如此,国内看如此,一个地区看也是如此。头部公司的特点是什么?多多少少有独到性,多多少少与众不同。底部公司的特点是成本低,草根。中部的腰部企业上不着天,下离开了地,成本已不是最低的,但又没有多少独到性。中国企业大概落在哪一块?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企业大量落在中间这一块。观察企业不要看经营数据,不要看销售总额,要看竞争状态,在全世界有独到性,就是离开它不行(注:就是隐形冠军企业)。这种公司有,但这种公司在整个中国公司当中目前看还不多,或者说跟我们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比还远远不够。我们大部分企业在中间,没有多少独到性,但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成本已经不低了。你看越南的企业、印度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追兵是很厉害的。两三年前我去美国超市里随便翻翻,越南、马来西亚制造的衣服都有,而10年前全是中国制造。当然我们说产业转移了,我们往上走了,但中间企业的竞争尤其激烈,因为你没有独到性,没有独到性在产业里面很少有话语权。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个结构来讨论中国经济的竞争。
已经公布的2020世界五百强榜单,好消息是中国大陆加上香港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但要看利润最强的世界五百强,我们就是几个国有商业银行,再加上阿里集团和互联网的腾讯。
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到,总量是一回事,那是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国民、我们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但真正的利润特别是竞争当中有独到性的利润,中国公司赚的还是不够的。同时中国五百强也已公布,中国五百强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50.5万亿,比去年增长11%,净利润达到4.2万亿,比去年增长16%。这些数据都表明这种头部的公司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发动机。因为它比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差不多高一倍以上,它是个引擎,在带着国民经济往前走,这都是中国改革发展多少年来重大的成果。但在全球竞争看,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竞争路线要走。
在这当中,怎么去提高竞争力?
我要说不管我们预测将来是好是坏,对大家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竞争的事情,对此我们很关心,将来好对大家都好,将来不好对全世界都不好。问题是你会怎么样?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民间智慧有时候非常有可取之处:一个大狗熊追一群人,重要的不是你比熊跑得快,而是你比别人跑得快,这就是竞争的思想。我们一定要在竞争的思维当中来做决策,来做判断,来看我们该往哪里走,该往哪里下工夫。
所以我重点讲,不确定性一定会陪伴着我们。技术加快,全球化打通,都会让不确定性出现的频率提高。但怎么对付不确定性,不是把它变成一个时髦的词挂在耳边就能把很多事情对付过去了,企业工作要研究怎么在市场里面对付不确定性,至少比别人对付得好一点。
我下面讲几个故事看看怎么应对不确定性。
这家民企是亚洲最大的玻璃瓶厂,当然五百强排不上,但2020年我去调查却深受启发。疫情期间30个分支公司没有一家停产,包括在湖北的公司也没停产。这家分公司设在黄石,在疫情的冲击下,怎么可以做到不停产?
据董事长介绍,是由于多年练就的平常工夫,也是中国企业普遍缺的本事,克服市场能力弱于产能的短板。我们老说中国产能过剩,什么叫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产能跟市场能力之间不匹配。玻璃炉子一打开就不能关,因为它是高温燃烧,如果炉子发生重大的损失,资本金就烧没了。
因此,要确保炉子不能停,就要确保继续出那么多玻璃水,出那么多瓶子,并确保把它卖掉。玻璃瓶有好多用途,他们多少年来练就了一个本事,任何一个方向用途的销售占比都不能超过这个企业总销售的10%,再好的生意也不让它变大,市场一定是多元化,一定是多个方向同时做。多年练就的平常功夫,使得今年在疫情下经受了不确定性考验:酒瓶子卖不动了,药瓶起来了;大的罐子卖不动了,进家庭的小瓶子需求猛涨。
因为有多元的销售,多年练就这个功夫,总的销售额在疫情期间增长了,利润也在涨。更重要的是结合防疫专家的意见,二三月份就制订了严密的工厂防疫计划,给黄石市委打的报告说,工人们不回家,危险性更低。黄石市委书记和市长冒着政治风险,报告省委同意他们维持生产。不仅这个厂一直没有停过工,全国30多个厂也没有停过工。这家公司招人都不招一个地方的,都要分开招,防止风险集中,这个功夫是平时练就的,是向死而生练就的。
这个董事长很有意思,曾在北大哲学系学习多年,一学学好多年。他认为不确定性事件诱导之所以能把企业拖垮,是平时功夫不够,才使得突发事件时溃不成军。企业最重要的是日常工夫,在你手里的时候把它准备充足,发生不确定性冲击的时候,你至少比行业内其他公司做得好。这次疫情检验了他的哲理,好多小厂全停了,订单反而向他集中,要求他加大供应。
同样在2020年,同样在疫情,同样的业务其他人则人仰马翻。所以对付不确定性,很多时候就在你的手里,就在你平时抓不抓,抓得紧不紧。
我们的企业管理、企业的流程再造、企业的数字化,现成技术已经很多了,但是很多公司就是说说,墙上挂着,不当真。这家公司就当真了,认真学习日本好几年,光车间炉膛面前扫地这一项就扫了三年才过关。这种功夫现在看来没有白废,这个经验值得中国很多公司学习。
为何一些小公司却让人离不开?
第二家公司也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已经上市,做特种气体。自然界有很多气体其实是有用的,矿产底下附带的很多气体就是有用的,但有两个难点,第一分离不出来,第二纯度不够。这家公司就关注到很多气体有商业应用价值,但是供不应求。当年最刺激这家公司老板的是做近视眼开刀手术用的美国人生产的一罐气体,这一小罐气体十几万人民币,他就决定干这个事情,后来一直做到做芯片的特种气体。芯片的加工不是靠物理,是靠气体,最后他生产的气体得到生产光刻机的阿斯麦公司的认可,可以全球供应。他看似这一点点东西,但很多人离不开,很多行业离不开,竞争的位势就不同了。
第三家是在清华大学门口的一家公司。
人的眼底有丰富的血管状态,医学专家认为眼底是可以知道血管状态最好的窗口。但是全中国能读眼底照片的好医生人数非常之少,只有千把个,可是这个信息对理解人的健康作用非常大,成本非常低。于是学软件、学医的两伙年轻人组合在了一起,把全世界读眼底血管照片最好的3万个医生的经验通过AI来训练机器,实现人工智能,根据照片只需一分钟血管状态报告就出来了。
现在医药监督局批准了其中一项已经可以上市,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筛查糖尿病!筛查有多重要?我们要从事后的治疗变成事前的预防,首先要知道人的健康状况,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发展方向的转变。如果可以很便宜地进社区、进家庭,可以很快的做测试,人就会提醒自己要注意什么、防止什么。这也是中国现在冒出来的企业,还在初创,还在第几轮融资,重要的是在整个竞争格局当中,他开始往独到性方向走了,增加了独到性就有远大的前途。
中美要脱钩,为何美企反而来了?
第四家公司是美国公司,也已经在顺义医药板块产业园落地。
创始人是一位科学家,他发现他的发明要两产化,所以选择到中国来。他也很多人认为眼睛瞎了就是眼睛不行,就只能给一只导盲犬,或给一根棍儿,但这个科学家认为错了。他是脑科专家,认为人看见世界的成像区是在脑子,眼睛只是通道,因此即使眼睛瞎了,另找一个通道也可以重见光明,这是一个原理。企业家就要把这个原理变成技术,把这个技术变成产品,然后一代两代。我们现在看到在北京顺义生产的是第三代产品。头上戴一个摄像头,然后有个电子板放在舌头底下——舌头据说是最敏感的,可以把这个信息进入到成像区。北京的盲人学校做过测试,于是他们第一次可以把篮球投到篮筐里,第一次看见文艺演出。中国有500万盲人,它不光是商业价值,更是人道主义贡献!这对怎么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以不要听美国总统怎么着,在商言商,美国有很多公司在这个时候愿意到中国来。不要一说贸易战就不来往,脱钩了,没有这个事情。
企业全球化和国家本位的全球化是两个层面,我们要习惯于从企业角度看。特朗普是厉害,但是他制裁华为,先得制裁美国公司,不准美国公司卖东西给华为,那不是要美国公司的命嘛,哪那么容易善罢甘休。从企业层面看,全球化会有波折,但是不会逆全球化倒退回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家怎么行动。因为中国的制造能力,产量能力强,特斯拉在美国最大的堵点就是供不上,到了上海一年量产,而特斯拉的估值就上去了,中国做了贡献。这是全球比较优势的组合,不会因为一个特朗普就中断。
第五家公司是佛山的公司。
双循环之下,到底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在去年疫情之初,国内一出问题,国际市场还可以,等到国际市场单子还没发出去,国外的疫情又比国内严重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是国外的订单飞过来,因为国外的产能停了。这么一个折腾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企业怎么对付?
这家公司做的产业是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包装材料,面向全球市场。国外与国内市场怎么平衡?这家企业的对付还是非常具体的。他找出一个在国内卖得最火的产品,消防用的材料,拿它做基准物:国际市场如果好,产能要给国际做,把这块产品提价,让国内需求收缩;国际市场一下去,这款产品降价,让国内需求涨。
真是绝了,我说这是用都江堰:“水大了走外江,水小了走内江灌溉”的思路来调控企业。国内外市场,其实现在都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任正非那段话供大家参考。很多记者问他:你们华为明年是打国内,还是打国际?他说:“不知道,我们这些问题从来都是糊里糊涂。”记者还不罢休,再问,到底往哪里打?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客户在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所以要把写文章的语言变成企业作战决策的语言,真要企业家做一个非常好的转换。
最后概括一句话,未来有不确定性,但是不意味着不确定面前我们无所作为。企业和企业家就是为对付市场不确定性而生。从已有的经验看,中国这个人群当中可以产生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产生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走这条路的时间还短,现在叫板美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叫板欧洲、日本,还有一点距离,但不是不可为。在这个竞争的过程当中,不确定性是中性的,驾驭得了就造福于人类,驾驭不了就会变成灾难和惩罚。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院教授,本文根据周其仁演讲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