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孟庆祥
2019年统计数据,GDP总量大约100万亿,其中第一产业70467亿,制造业31.7万亿,建造业7.1万亿,第三产业53.4万亿。
所谓第一产业就是农林牧鱼矿,是从自然界中取得财富的产业。第二产业是制造有形物品的产业,包括制造和建造。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制造无形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像软件公司就是第三产业。饭馆尽管也有有形的饭菜,但其价值主要是服务创造的,也算第三产业。
由于GDP总量是100万亿,每个产业的万亿数,就是占GDP的比重。中国的第二产业占比还是高达39%,服务业53.4%。而发达国家基本上第三产业占比会在80%左右,第一、第二也就是有形物品的产业占20%左右。
中国制造业按现在的汇率换算成美元大约4.9万亿美元。位列2、3、4的美、日、德制造业的产值分别为2.36,1.09,0.8万亿美圆。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搞过后面三个总和。到2025年,中国制造产业可能占全球制造的一半,再增长实在增长不动了。
制造业的所有产品都便于运输和贸易,服务业的相当多产品具有本地属性,无法运输。所以,制造强国总体上容易形成贸易顺差。
一方面,中国制造份额已经非常高,增长潜力不大。另一方面,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再增长都要靠服务业增长这是普遍规律,不可抗拒。
人们头脑中,尤其是大多数国人头脑中,认为服务的GDP都是虚的,只有制造业的有形物品和建造业的楼房道路更真实。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将来GDP的增长主要是无形的产品和服务的增长。
以前我没整明白无形的服务业咋增长啊?最发达国家有的服务品种我们都有了,我们下饭馆、雇保姆、上医院、上学等等比很多发达国家起码不差,那服务业咋增长呢?好像也没啥空间。
最近我貌似搞明白了一些端倪。请看下列事实:
今年春节档票房78亿,比2019年增32%,其中96%是国产片。2012年,《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现在过10亿已经稀松平常。2004年,《功夫》里面客串的冯小刚说我干什么都不会拍电影,星期天电影院里一个观众都没有。十多年的时间,电影行业已经沧海桑田。
腾讯这种做游戏,卖虚拟道具的业务已经非常壮观,没有看到增长的天花板。
现在,许多家庭在孩子各种教育、补习班花费惊人。
相当多的服务行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总体来说,服务行业的发展有这样一些规律。
第一, 推而广之,推高买贵
电影、游戏、饭馆、旅游等行业都呈现出消费群体很多,消费金额大的特征。即推而广之又推高买贵。
中国人均GDP增加,必然是由人直接进行服务的行业如培训、保姆、理发、法律等等价格逐渐升高,和发达国家的模式靠拢的趋势。
以前,买一台彩电3000元,现在已经2000了。但看电影票涨了很多,理发,小孩上补习班价格涨了很多。制造业因为效率提高,人均产出更大,2019年和2013年相比,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从1.92亿减到了1.72亿;服务业就业人口从1.63亿增加到2.1亿。同期,制造业产值从21万亿增加到31万亿。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从26万亿增加到53万亿。
由于绝大部分服务业都是手工劳动,很难提升效率。制造业是靠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更多的价格,而服务业主要是靠推高买贵。这样不同工种在整个社会分工体系中的收入才是平衡的。举个例子,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些年涨价最明显的就是保姆这个工种,这个过程将是今后的常态。
服务产品推高买贵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挣得多花的多,更大的比例花到服务上面,社会解决了更多的就业,整个社会就是平衡的。
但让消费者接受更高的服务价格,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也需要消费者手里有钱。小明是个理发师,他十年前月入5000,现在月入15000,但小明小孩上学,维持生计所需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这个经济逻辑就闭环了。
产业种类众多,还包括大量的国际贸易和分工。谁把这个平衡把握好了,谁的经济就顺溜,否则就会失衡。
美国制造业的产值不及我国一半,但他的服务费用高,服务产值大。他的经济并不是虚,而是,事务更容易出口,服务多为内循环,具备循环。那么,美国这种经济结构必然长期逆差。但有大量的国家都想往美国输入廉价商品,美国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由于效率高,也非常便宜。美元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
但基本逻辑层面,美国长期逆差的规律很难改变。现在总逆差已经累积到13万亿美元了,将来以什么形式结局和清算还是一个谜题。
第二, 小机会众多,大机会较少
除了金融、互联网服务具有集中化的特征。大部分服务行业天然分散,谁都占不了很大的比重。
服务业天然更容易消耗劳动力,不容易被自动化和机器替代,劳动效率难以提高。
少量的自动化服务行业,如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就特别容易上规模,挣大钱。
所以,你会看到,任何容易上规模的,具有集中性质的行业都挤破了头,搞成血海也要往里杀。美团等互联网服务的估值高过天,电动汽车人脑子都快打出狗闹了,但资本青睐,这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不一定准确,所以,估值之类的会剧烈波动,里面潜藏着巨大的赌博机会。
第三,服务行业发展需要用户习惯改变,经常需要人的代际更换
满大街都是送盒饭的,现在送盒饭的骑手高达700万人。叫外卖送餐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我一次都没有叫过外卖,要想吃饭管到下去边上即可,为啥叫外卖呢?
叫外卖这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中国人年轻人多,爱尝鲜,新品种的服务推而广之比很多发达国家容易许多。这么一个小小的民族性的差别,我觉得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主要原因。
消费服务比消费有形物品的习惯难以养成,需要社会收入结构,供给双方磨合时间长。这是制造业通常率先发展的一个内在原因。但中国服务的消费习惯形成速度比较快。
第四,服务经济并不是虚,和有形物品是一样的
中国有形物品的消费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肉、海鲜、蛋的消费和发达国家差不多,只有奶消费的比较少。
比较大一点的城市,汽车、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已经和发达国家类似。
很多人认为服务创造的GDP是虚的,其实,GDP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物品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假设中国人均有形物品消费和日本一样,但中国人均1万美元,日本4万美元,日本人均多出来的3万美元吃饭馆更贵,上学、医院、旅游、理发、顾保姆更花钱。但日本这种GDP结构必然有更多的人从事服务业。每个人必然都比中国人更有钱,也更花钱。
但你无法说日本的钱更虚。因为钱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是必然的。早餐几块钱吃包子已经挺好,再多花十倍的钱也好不了太多。无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多么高,最终总体上也是收支平衡的。必须有更多的钱才能支撑更多的人生产无形的服务,这是经济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