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新京报讯(记者 肖隆平)美国当地时间1月20日,民主党人乔·拜登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和国际事务中会出台什么新政策,对中国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新京智库为此组织多位国内研究学者进行线上研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赵可金教授表示,在分析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时要充分注意其两面性和复杂性。尽管美国政府主要人员在变化,但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结构、美国面临的全球挑战是既定的。尽管人的因素在双方关系中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趋势和国际关系的战略竞争态势所决定的美国的国家利益结构才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最根本因素。
赵可金认为,我们不能过于夸大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的战略重要性。在美国全球战略全局中,对华政策在美国对外政策整体的确很重要,但决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改善中美关系,中国不是缺席者,而是重要的塑造者,中国做什么样的政策反应可能直接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走向。
以下为赵可金教授演讲内容:
改善中美关系,双方都不能是缺席者
我们判断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时,不能把对华政策看得过于重要。美国对华政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很重要,但还不是最重要的。这点一定要意识到。看清楚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我们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是美国国内因素。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极化是当前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国内党派间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前任总统和新任总统交接时不同台,这在美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而在美国选民中,也还有近一半支持特朗普。这就决定了拜登的对外政策会呈现出“内重外轻”的特点,即首先要解决国内激化的问题——特朗普主义和现在拜登开启的拜登主义将会如何呈现出一个“团结的美国”。这是他上任之后最重要的任务。
至少在其执政的前两年,拜登政府将会以应对国内事务为主,对外政策上更多依靠盟国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因而,中国政府可能面临着要跟“两个美国”打交道的局面,即“台上的美国”和“台下的美国”。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战略准备和能力准备。
其次是国际关系因素。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当今世界呈现为中美两强并立的格局,甚至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中美也在出现“政治分化”。这样的态势使得在美国政府看来,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毫无疑问是中国,而且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经济、制度甚至包括地缘政治等方面。这逐渐促使美国政府在战略上形成了新的“中国共识”。
最后才是人的因素。与特朗普政策团队的反建制派不同,拜登政府的政策团队是主流建制派。对主流建制派而言,维护中美关系的存量利益,可能是他们更在乎的。拜登本人也是典型的主流建制派代表。他的团队成员如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处理国际事务上强调规则,强调传统外交艺术,也强调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竞争优势。这几年,布林肯比较关心地缘政治、国际市场和能源等问题。这就决定了他在对华事务上也会倾向务实。
从这三个因素看,中美战略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稳定。但是,对于拜登政府而言,可能会改变的是战略的先后次序,而非战略本身。民主党是有政策议程的,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推进。中国需精准把握拜登政府的政策议程,积极主动地营造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因此,改善中美关系,中国不是缺席者,而是重要的塑造者,中国政府做怎样的政策反应,可能直接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拜登政府将以解决国内事务为重
如果考虑美国国内因素,总体上可以得到两个结论。虽然特朗普于美国时间1月20日离开白宫前往佛罗里达州,但是特朗普主义政策不会离开。在很多问题上,这次大选表明特朗普主义政策在美国民众中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尽管拜登也发布了十几条行政命令试图调整,但是调整遇到的阻力会非常大。他在100天的蜜月期内能否有一两个政策落地,现在还是未知数。
因而,我更倾向于拜登在政策议题上,会更集中精力解决美国国内问题,短期内对华政策不会有太大改变。这是因为,首先拜登不能左右中国,其次即使在对华政策上能够收回一些管制措施,对美国国内的影响毕竟也还远,除非他沿着特朗普的轨道继续前行,把整个局势搞得很僵。但这样不符合拜登的利益诉求。
所以,拜登可能会集中精力,用在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在疫情防控上,拜登提出了“100天戴口罩”的倡议,但是美国的疫情防控很难照搬中国经验。而美国如果不采取中国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现有的办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目前还看不出来。如果靠疫苗,现在疫苗的接种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拜登在疫情防控上可能会维系现有的格局,再做一些微调,比如说加强科学界的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此外,拜登政府可能会继续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回归,现在无论是五大湖地区还是其他地区,面临的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问题。因此,制造业的回归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像宾夕法尼亚州的产业界,会向拜登政府施加压力。
就中美关系而言,美国国内社会各界对中美关系判断是相对稳定的。美国国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所以在经贸、高科技以及南海等问题上,拜登很难推翻特朗普政府出台的政策。很多政策已经通过国会立法,以总统签署的形式确定下来。拜登要想逆转,非常艰难。
尽管拜登可能想在对华事务上有一些新的努力,但是这种努力恐怕要排在后面,且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我们在对美事务上需要保持一定的战略定力,既要认识到中美关系不会因为拜登的上台发生根本的好转,但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不过,拜登上台对中美关系的改善可能是一个机遇,因此,我们要厘清在哪些事务上中美有机会合作,哪些事务上会继续处于竞争状态。比如,在应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性挑战方面,中美两国在拜登政府时期会有机会合作。因为拜登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而且制定了目标宏大的气候变化计划和政策,设置了很多内容,包括工厂零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重返《巴黎协定》等议题。
同时,拜登政府会坚持多边主义和印太并重的战略。在多边主义上,美国会重新强调其领导地位;但同时会继续把重点放在印太地区,并在这个框架内加强印太地区实质性的政策机制形成。虽然特朗普时期也重视印太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但如果我们从白宫国安会提名坎贝尔为印太地区协调员来看,就可以知道,拜登的印太战略不会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可能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开展。
从战略手段上看,拜登政府寻求合作和竞争并重,关键是看哪些问题上合作,哪些问题上竞争,不同领域的表现可能不一样。要知道,拜登的支持力量很多是来自美国的主流教育界、学术界智库。这些人赞成进行中美战略交流,支持两国人员的交流、接触与合作。因而,拜登政府会继续加强与世界的接触,包括与中国的接触。
总的来说,拜登上台对中美关系改善是一个机会。这不仅取决于美国,更取决于中国。我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要对过去四年中美外交关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以维护和巩固中美关系稳定的大局,为延缓或者推迟中美的战略斗争创造条件,为中国国内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