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作为
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已经成为共识。不过,从最近5年来国内
制造业推进产业互联网的状态看,根据我接触的企业以及查看的相关材料,似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认为完成产业互联网布局的少之又少,问题似乎倒是出现了一大堆。
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互联网的基本内涵究竟是什么仍是莫衷一是,因此,对于产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切入点都是争议不断,不过,从制造环节切入,构建智慧车间,进而形成智慧工厂,似乎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切入点,但是我们都清楚,产业互联网提升的是整个制造业价值链智能化象征和整体效能,仅仅是制造环节智慧化,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带来总体成本的降低以及整个价值链的效能提升。二是ERP时代的孤岛化现象带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不少企业在原有ERP基础上进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应用,价值链的很多环节都引入了具有产业互联网特征的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但是这些软件、硬件以及解决方案,如何有机融合并产生极大的协同效应并创造价值却成了很多实施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心头之痛,花了很多钱,但是整体效能并不理想,项目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三是即使是已经用上的产业互联网系统持续运营改善的能力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即使比较准确的引入了产业互联网软件硬件及解决方案,也发挥 了很多的作用,但是自我更新、自我持续运营的能力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看上去很好的东西,而且项目做起来也不好,但是进入持续运营阶段后,问题频频,很难与企业的核心运营融为一体并成为持续运营的基础。
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引入产业互联网的企业决策者还没有想明白产业互联网运用的本质,也缺少全面了解的细心和耐心,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和操作者对于产业互联网工具使用不熟练,甚至都不了解,似乎“一联就成,一联就智能”,对于引入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方法、内容缺少认知。当然,我觉得也有一些产业互联网供给侧公司不太了解客户需求而进行生拉硬套的缘故,我与很多产业互联网提供者进行过交流,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暗器和拿手绝活,但是都有明显的缺项而自己又无法解决,对客户的真是需求不了解,甚至即使了解了,也无法进行满足,只能是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此,我觉得,随着5G技术的运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完善,以及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的觉醒,2020年,我们的产业互联网也应该升级了。这种升级的大致方向:
一是以创造价值为导向将取代以智能化为导向。最近几年来,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都是基于制造业的智能化、实现智能制造为目标,但是忘记了智能制造究竟又为了什么,结果就出现了有的企业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谁看了都说好,但是企业几乎频临破产。为啥?没有客户订单。说明,智能制造本身不是目的,价值创造才是初心。其中有不少是政府机关推动,企业自己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反正是政府给补贴搞。结果是搞出来一个可供参观的样板,但是无法创造价值,甚至本身就是“负价值”。
二是补课型引入产业互联网成为必然。产业互联网成为热词是几年前的事,很多企业实践了几年后发现,自己是一片菜地,引进拖拉机作业,只能是一滩烂泥。也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引入并发挥作用是需要基础的,我们大张旗鼓的推进产业互联网这样的“高精尖”需要坚实的基础,这一坚实基础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企业的数字化,数字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效率,其次是自动化,很多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还处在很低的程度,还谈何互联网化和物联网?第三是精益化。我们的很多制造业生产以及价值链过程还很粗糙,连精益的关还没过,就大张旗鼓的搞什么“产业互联网”,甚至打算用产业互联网这个所谓的弯道超精益生产和自动化的车。结果,可想而知。因此,2020年,很多企业,甚至已经实施产业互联网恐怕还要进行补课。
三是深度咨询 + 系统化工具的协同型产业互联网推进是必由之路。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不能采取移植的方式,不管你用的技术多么先进,也不管你是多么大牌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公司,如果对于客户的需要不能有个系统的判断,与客户的价值链关键环节不能深度协同,一旦到企业应用层面,都将遇到死结,甚至给客户带来万劫不复的结果,所以,2020年开始,我们的制造业企业引入和完善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一定有系统的思考,与相关咨询机构形成深度的协同合作,而不仅仅是项目的引入,紧紧围绕着自身的价值链关键环节,循序展开,步步为赢,让产业互联网工具与方案成为价值链的赋能要素。
2020,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始准备的一年,距离《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还有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自然也是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验证之年,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路径。我也希望我们的制造业企业通过产业互联网的赋能实现脱胎换骨的价值,我们装备制造业智库同仁应该成为推进产业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