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娟自认女性刚柔并济,带领团队时较易产生更多亲和力。事实上,她脸上的温和与善意已然诠释了她的领导方式。
当然,温和并不意味不作为。
过去几年,汇丰在内地迅速扩张,大力发展本地业务。如今的汇丰,黄碧娟将其定义为“精耕细作”阶段,除了保持一定的扩张速度外,深入发展本地银行业务、推动国际板上市、继续拓展村镇银行无不需要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的汇丰
日报:如何评价汇丰银行法人化后在内地的发展?
黄碧娟:外资银行本地注册后有更多机会在内地拓展业务。过去3年多,汇丰在内地增长很快,与2007年本地注册时相比,网点数量由35个增至103个,增长近两倍;员工逾5000人,增长约60%。汇丰的增长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吸收存款需要网络,并通过网络支持其他服务,当然我们也要利用汇丰集团的海外网络,跟随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贸易融资、外汇买卖、资金管理等一系列环球金融服务。
日报:接下来,汇丰是继续保持高速的扩张步伐还是会更侧重于“精耕细作”?
黄碧娟: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本地化后的3年,汇丰的扩张和深化是同步的,相对而言扩张更显著一些。接下来,汇丰会继续拓展网络,包括再拓展现有分行城市的支行网络、异地支行、村镇银行等。但网络的扩张不可能永远那么快。过去10年,汇丰在内地设立网点的区域覆盖是有变化的,从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拓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在保持内地最大外资银行地位的同时,我们更要做到最好,通过“精耕细作”让业务增长更上一层楼。
日报:目前看来,汇丰中国业务中,对利润贡献比较大的业务有哪些?
黄碧娟:汇丰仍处在投资期,拓展网点、新办公大楼都需要投入,我们还会继续对内地市场投资。当然,汇丰近几年都有不错的盈利,我们也希望盈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贷款增长比较理想,今年有段时间银行业资金相对紧张,但汇丰的流动性非常充裕,有剩余头寸,这使得我们的利差较去年有所放大。此外,汇丰的贸易融资业务也有较好增长。
内外联动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日报:汇丰在国际板上市的准备情况如何?
黄碧娟:汇丰一直在积极准备,希望成为第一批在国际板上市的外资公司。但具体时间要看监管部门。目前相关条例还未出台。一家公司上市,申请、路演、信息披露等等程序,包括允许接触哪一类投资者,都需要依据相关的监管条例来执行。
日报:近期中国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诸多动作,对汇丰这样拥有国际网络的银行来说存在哪些机会?
黄碧娟:人民币在海外的运用在近几个月里面推进力度明显加快,汇丰作为一个国际银行,联动的概念非常重要。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例, 汇丰中国已在内地所有17个可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分行完成了首笔业务,在海外,汇丰也积极部署,以全球化的贸易服务优势,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广。目前,汇丰集团已在约30个海外市场具备了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的能力,并已先后在英国、新西兰、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十多个海外市场完成了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日报:汇丰参股了内地两家银行,和交通银行及上海银行有哪些新的合作计划?
黄碧娟:汇丰与交行合作非常重要,合作项目也很多。双方计划合资成立的信用卡公司正在等待监管部门批准,联名信用卡发行量已超过1500万张。
汇丰支持上海银行的上市计划,希望其把业务壮大,今后将探讨更多业务合作,包括产品销售方面和支持其国际业务的发展方面等等。
调控政策有稳定市场作用
日报:对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是否有明显收紧?房地产压力测试结果是否健康?
黄碧娟:汇丰的信贷文化是对每个行业都采用统一的判断标准,贷款有一定上限。汇丰中国房地产贷款业务比例不是很大,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查很严格,需要了解其用途、使用计划等。个人房贷会选那些流动性好的楼盘开发商合作。除了监管部门要求的压力测试,汇丰自己则会做更严格的压力测试,比如假设房价在深度下跌情景,评估银行的承受能力,测试结果很健康。
日报:内地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汇丰在信贷投放上是否会对不同产业区别对待?
黄碧娟:一直以来,汇丰对每一个产业经常做回顾,例如某个产业是否会面临较大冲击,是否在未来两年会扩张很快。最安全的贷款组合就是多元化。如果观察到某个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就会对贷款上限做出调整,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汇丰自身的策略一般会更加紧一点。我不会用保守二字去形容,做银行不可以被动,而是需要主动,作为自身资产配置,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就要对行业政策有一定预判。
日报:对第四季度的经济走势怎么看?
黄碧娟:四季度预计经济并不会出现明显放缓,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将超过9%,不排除有更为收紧的调控政策,但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今年国家规定的贷款目标是7.5万亿,这个数目是比较可观的。从银行业绩来看,上半年盈利都有所增长,存贷款业务都有增长。
宏观调控力度有所显现。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房价会得到一定控制,汇丰也早已停止发放第三套房贷。长远看,调控政策有稳定市场的作用。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杨斯媛 韩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