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内地和香港、澳门分别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随后谈判和协议逐年推进,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方投资等不断获得成果,到2019年1月1日起,内地和港澳货物实现零关税。
经贸关系的不断进展,必然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研究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开始考虑和香港、澳门联手。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提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
框架协议是意向性和导向性的文件框架,需要进一步落地。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令枪,标志湾区建设正式开锣。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总量在四大湾区中居第二位,人口7000万人,5.6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作一个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与韩国持平。粤港澳湾区的人口、土地面积、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均居四大湾区之首。
按照《湾区规划》,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
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确定了三个极点
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这三个极点强强联合,带动整个湾区城市群发展。
·确立了四大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引擎
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确立七个重要节点城市
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加快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
三、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四、加快基础设施互通互联
《湾区规划》提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在机场建设方面,《湾区规划》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
五、全面布局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
六、建成智慧城市群
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八、建设国际金融枢纽
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九、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
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十、有序推动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十一、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
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十二、优化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在大湾区旅游观光
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十三、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
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十四、香港澳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澳门参与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合作。
支持香港成为“一带一路”项目投资服务中心和商业争议服务中心。支持香港、澳门举办“一带一路”主题的论坛或博览会。
纵观整个《湾区规划》,充分发挥了港澳的带动作用,大大促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于实体经济和资本投资来说,可以说是机会多多。展望未来,粤港澳湾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而且持续释放,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