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赴约定地点采访前的最后一刻,主编高行凤告诉我:“这个人很厉害,他的课是我听过的水平最高的,现场掌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三个“最”的赞誉让小编心里对即将谋面的男一号充满好奇,抓着电话非要问个究竟,“他讲课的方式很独特,语言幽默,见解独到,旁征博引的例子都是他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哦,还有,他的PPT做的也很好。”如果当时时间充裕,我的主编是不是还会罗列更多的优点,关于同济大学教授王健和他的课。
孙静蔚老师说曾经有人听过一次王健老师的课后,急切地问:“下次王老师的课是什么时候?”
“是在外地的。”
“没事,我可以出差。”
至此,我在想象王健教授的课有着何等的魔力,为何让这些听过无数次名人讲座的成功人士如懵懂少年不期而遇花季女孩般期待憧憬着下一次相逢的美丽。
处处留心
一步踏入江桥镇新泽源,便与身后的都市从此绝缘。各式花木、盆栽、花棚、木屋稀释了车水马龙的嘈杂;一条安静的小河,三三两两护院的“阿黄”,几根高挂枝头的丝瓜,还原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式的自然。在此初识同济大学广告系主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优势富集理论”的创始人、《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让思想冲破牢笼》的作者王健及助手孙静蔚老师让本次采访也创新了一把。
打开角落里一扇不引人注意的栅栏门,进入一个幽静如诗的院落。虽然时令上已入仲秋,但院子里依然绿草茵茵,低矮的栅栏围墙上盘满了藤蔓。夏天的阳伞还矗立着,一条创意的小溪轻轻地流淌着,把院子衬托得更加安静了。东侧小河里的绿苔如一层绒线毯覆盖在河面上。这也许是王健教授特意为自己开辟的后方小院,在这个东方明珠般璀璨的都市里,给自己一个邀“三五知己,举杯小酌”的去处,一个“写文章,写书”的绝佳氛围。
院子的惬意来自主人的用心营造,在众人簇拥的上海滩,给自己开辟一个转身回望的地方,在身体冲破羁绊的时候,思想冲破牢笼也有了一个“老适宜”的环境吧。透过大大的落地窗,目光的那端铺满绿色,这边是用心的讲述。
曾经,在某个得不到正常保护的年代,作为“黑五类”子女,尚且年幼的他意识到原始力量在维护人生存上的重要性,于是自己开始琢磨摔跤拳击等力量型活动的技巧。良好的体质加上灵动的脑瓜使他很快成为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摔跤能手,一来给周围蠢蠢欲动者以威慑,二来还获得了“尊重”这种当时难得的精神奢侈品。这项技能一直到江西插队时还让他胜人一筹。
俗话说“三岁看老”,我想这在王健教授身上是应验的。用心而为使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获得了相应的收获,从小时候自己琢磨摔跤实现基本的人身安全,时至今日,他琢磨的大小玩意已经五花八门,主编赞誉的PPT就是一例。“出去时随时拍下一些东西,用作论证的素材,没相机时眼睛就是最好的相机。”所到之处的一沙一叶都被他“印”象于心,用到著作中,讲课的PPT里:商家的活动宣传海报、饮料吸管、早餐碟子,报纸上的某句话······由此一来,自己使用的素材绝不与别人雷同,简直是一篇王健见闻日记,焉能不独特?
此外,王教授还摆弄当代装置艺术或许是你没想到的,比如构想中的用碎玻璃片做机枪坦克,寓意深刻又绝对环保,来隐喻武器的脆弱;比如用钻石镶嵌在数层玻璃内,配上灯光可以做成浩瀚的宇宙星空图,比如······浑然不觉中,我也成了期待下一次听他讲述更多创意的懵懂少年。
门道也热闹
小时候看杂技,经常听到大人们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我一时不知道自己看的是热闹还是门道,只知道如果老师上课也跟杂技一样好看就好了,既热闹又有门道。遗憾的是一直到毕业,我都未了此愿,中学时还险些被一位代数老师的热闹授课法耽误前程。庆幸的是,在今天,我开始相信有人可以把门道讲得热闹,热闹可以不失门道。
请看面前的一只空水杯,从现在开始,慢慢装水进去,直到所有人深信杯子已经满得不能再装了。然而,就在这时,在众人的见证下下,王健教授开始继续放东西到水杯里,一根曲别针、两根曲别针、三根、四根······一盒放进去了。哇!台下想起雷动的掌声。
还能放吗?光、电、热。。。。小船。。。。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正真是一沙一世界,万取一收。。。。。。
如果节目到此为止,那是魔术,可他不是魔术师刘谦,他是创新思维理论的研究者,作为学者,他的目标不限于演示给大家“不可能”怎么变为“可能”,而是引导你的思想“冲破牢笼”,而让你兴奋的“热闹”只是抛砖引玉而已,牛!
可能你是一位不关心纯理论研究的实业家,但你不可能不关心你企业的经营。当这装满水的杯子象征着你行业内已经饱和的市场,曲别针是后来入驻的品牌时,你是否还能无动于衷?王健教授提醒你:往往是我们头脑里的不可能使我们失败。因为很多事情,在我们没开始做之前会认为这件事太难了!
红海里打蓝海战略;不是调查市场、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创造”市场、“创造需求”。。。一个个概念真是“匪夷所思”
创新可以习得
凡事皆有因,如今这个既能够在大学讲授心理学、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又能为企业家讲授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的“王老师”,当然亦有他的“工夫”。他的优势富集效应由生物学引申而来,他的微量演变由物理学原理中得出。“我的知识结构比较杂,兴趣也比较广泛,对天文学、物理学都很感兴趣,很小时候就偷偷看姐姐的物理书。”
作为学员们啧啧称赞的创新偶像,每一个企业人在遇到瓶颈时都希望有他一样的创新思路,让前面的路豁然开朗。王健教授的创新思维对交大海外教育学院的学员们来说是否有可操作性?我们可否有他一样天马行空的思路?王健老师给了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创新可以习得。
“我们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只是你没有养成创新的习惯和意识。创新意识可以灌输,通过不断的学习,不管是通过学习他人还是听讲座,甚至是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听一场音乐会,都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养成创新习惯。”由此我似乎寻到了王健教授保持持续创新活力的秘密所在,我把它“举一反三”为知识“富集”。就像他自己在论述随机进化中的裂变理论时,他这样论证:在一个装满滚珠并处于极限平衡中的巨槽的一端加入一个滚珠,巨槽有细微倾斜变为进一步倾斜直到这种倾斜成为不可逆转的巨槽颠覆。物理学的机械运动和哲学的量变质变在他的知识结构中“富集”为主人的“优势”。
优势富集效应”是论述世间万物演变规律的理论,当然包括企业生存的规律。王健教授通过大量事实论据提出“先者生存”,他告诫企业家们为适应未来新兴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先行一步。“早期我们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来完成原始积累,但员工不是机器,所以这种模式不能持续,要寻求出路只能创新。国外已经开始酝酿每周4天工作制,他们也开始衡量我们的用工标准。而且从人道上讲,剩余价值剥削也不道德。”“对于一个企业主来讲,他的创新相对简单,他只要鼓励员工创新,点子就是无穷的,像海尔每人每年出两个点子,这就是巨大的财富。
“创新在本质上几乎是零成本、零风险的”;“垄断是社会为创新支付的成本”。。。。。。这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怪论啊
对他而言,创新是一种必须的改变,而且能带来心情的愉悦。“习惯思维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在某些人身上有利,但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变化。形势变了意识不变就会出问题。比如以前单位的通知都是书面的,现在变成了电子邮件,你不会操作,没接到通知,那是你的问题。时间一久,就会吃亏,就开始思考改变的问题。”“创新过程有愉悦和痛苦,但创新的结果一定是愉悦的。”同时他的创新没有极限但理性的,“创新无局限,但是新的事物需要稳定期。如果一个东西创造出来还没有稳定下来,就马上被替代了,那就会造成混乱和资源浪费。”
采访结束时与王教授及助手孙静蔚老师一起赶回市区,他驾车的身手让孙老师时不时提醒“慢点!”,这似乎不是一个50多岁的人需要让人担心的,这一点很像他身上随时迸发的创新活力般生猛。
关键词解析
富集:生物学术语,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指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优势富集效应:起点上的微小超越经过关键过程的基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