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说:真正的伟大,是像王阳明那样的第一等人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物。
“神异”出身 阳明来历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阳明是他的号,他本名王云。王阳明是琅琊王氏后裔,也就是王羲之、王献之一族的遗脉,家世传承有道教背景,道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在王阳明身上有着突出的体现。
《阳明年谱》里记载了他出生时的种种异象。据说,王阳明出生当夜,他的祖母梦里听闻鼓乐之声,有绯衣神人自云中将一婴儿交托给她。梦中惊觉时,阳明就诞生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其家世背景中的神秘主义倾向的充分体现。《朱子年谱》就没有这类东西,朱子幼时最神异的事也就是坐在沙堆上画八卦。
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与家世传承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为这孩子是云中送来的所以初名王云。虽然出生时有种种异象,但阳明直到五岁都不会说话,直到一天一个道士从他旁边经过,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也就是说,这么好个孩子,你把人家来历给道破了,那怎么行呢?于是更名为王守仁。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去世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谥号文成。他祖籍是浙江余姚,少年时随父迁居会稽山阴。因为他曾在会稽山阳明洞里修炼,所以世称阳明先生。
何以频频成为后世大政治家的精神领袖?
1. 一直以来,王阳明都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2. 王阳明为何那么受欢迎呢?因为按照世俗标准,他简直是个完美的人。《左传》讲过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占全了。
立德:授课育人,弟子满天下;
立功:多次平定叛乱,几乎没有败过;
立言:提出的“心学”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成为儒学又一宗……
严格来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三不朽”的,大概只有王阳明一个。
3. 在王阳明所处的时代,一统天下的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即:终极真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要寻求真理,就要到外部世界寻找。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最后会由量变到质变,豁然开朗。
王阳明却说:不对。寻求真理,不用借助宇宙外物,而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完整的终极真理,把内心的真理挖掘出来,再扩充到万物之中,去影响别人和社会,这就是“致良知”。程朱理学要求向外,王向明强调回归内心,路径正好相反。
王阳明可不是从小就反对理学的。和当时人一样,他从小把程朱理学奉为真理,认真学习。按照自己理解的朱熹的方法,对着竹子苦思冥想,一连七天,结果不仅没有收获,反而病倒了。慢慢的,王阳明发现“格物致知”这条路走不通,对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最终,开创了一套新的理论——阳明心学。
王阳明哲学:从心出发
杨立华教授说,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传奇、中华文明的传奇,他开创了中国人思想和生活的新方向。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的哲学主题是:如何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
到了南宋,主题变成了朱子倡导的“格物致知”:如何把儒家的价值具体落实在生活实践当中。
而到了王阳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仅仅做出正确的行为,就能说这个人道德崇高吗?
由此,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中,形成了自己的 “心学”主题:首先要养一颗纯善无恶的心,培养崇高的道德人格,来引导我们的行为,行为自然就是崇高的。
而杨教授认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也都是从这个主题生发的:王阳明不关心纯客观的理、物,而是认为所有一切都发自内心,再做出正确的行为。我们孝顺父母,是源于内心的“应该”,做出孝顺的行为。
知行合一:恢复内心的本来状态
王阳明一生的哲学思想,都浓缩在了“四句教”里: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杨教授看来,培养完善的道德人格,就要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恢复内心的本来状态:“小孩子只有好恶心,是没有被污染的本心,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就是知行合一。”
但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心慢慢地出现了,好恶与是非也分离了,导致了知行不合一:对的本应是令人喜好的,错的本应是令人厌恶的,但现在对的不喜好,错的不厌恶,也就失去了知行本体。
杨教授同时说,王阳明时代的知行不合一,是知的崇高和行的卑鄙,但我们今天其实是另一种知行不合一:有的人思想的卑鄙程度,达到了行为做不到的地步,可见今天我们思想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能做到好德如好色,同时恶恶臭如好好色,那么我们也就能恢复自己的知行本体。
致良知:人人都能成为王阳明
杨教授说,王阳明哲学最伟大的地方,是为普通人提供了伟大的生活哲学。
王阳明哲学向着大众开放:无论你是谁,你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你的良知和圣贤的良知是一样的,圣贤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王阳明哲学由此为普通人的生活中,最没有意义的地方,注入了道德的崇高感和神圣感。
王阳明有一个精到的比喻:人就像黄金的两个区别,一个精良,一个成色;人的能力大小是精良程度,是不需要比较的;人应该比的是成色,再轻做足了能做到99.99%,再重也就99.99%。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能成为王阳明。
王阳明哲学也是后来“雷锋精神”的由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塑造成时代的伟大传奇。